存在不规范现象

网络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威胁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深度融合,网络空间中承载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很多矛盾冲突在网...


  网络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威胁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深度融合,网络空间中承载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很多矛盾冲突在网络空间中得以展现;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群体的扩大,加之网络表达门槛的降低,用户媒介素养参差不齐,网络暴力发生的风险在上升。

  近年来,全球各国均加大了对网络暴力的治理力度。例如,欧盟推出的《数字市场法》,强化了平台“数字守门人”角色。我国也初步建立了多方共治的网络暴力治理体系。在网络暴力的技术治理和平台规则层面,我国头部平台进行了多项探索,网暴防治功能体系已初具规模。但网络暴力概念界定、事前防范和事后救济等问题仍需进一步完善。

  明确网络暴力概念是防范和治理网络暴力的关键所在。在中国,典型的网络暴力事件大致可以追溯至 2006年的“高跟鞋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很黄很暴力事件”等。尽管网络暴力现象存在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但何为“网络暴力”尚缺乏权威的界定,也未成为特定的法律概念。

  近年来,相关政府部门已加快了治理步伐和治理力度。从《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和《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网络暴力治理强调的是通过“网络”实施的针对“个人”的侵权行为,这种侵权行为主要表现为发布“侮辱谩骂”“造谣诽谤”“侵犯隐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道德绑架”“贬低歧视”“恶意揣测”等“违法”“不良”或“不友善”的信息,并造成了个人名誉受损,扰乱网络秩序,破坏公众安全感等社会危害性后果。

  表1 官方文件中关于“网络暴力”的表述

  

QQ截图20230804160227

 

  梳理众多网络暴力事件案例发现,网络侮辱、网络诽谤和隐私侵犯是最为常见的三种网络暴力行为。此外,网络暴力还包含网络跟踪、网络霸凌、网络性侵、网络勒索、网络强迫等形式。

  表2 网络暴力类型与具体行为表现

  

QQ截图20230804160234

 

  绝大多数网络暴力事件与“言论”密切相关。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将不可避免牵涉到言论自由的平衡问题。对网络平台而言,如何理解“网络暴力”成为影响平台“网络暴力治理效果”和“言论自由度”的关键因素。然而,现有官方文件和法规并未直接给出网络暴力概念的明确定义和操作细则,这无疑也加大了平台的治理难度和管理风险。事实上,由于网络空间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以及语言表达多样性和文化丰富性等因素,官方也很难对网络暴力给出精准的定义。

  近年来,我国头部平台进行了多项探索,网暴防治功能体系已初具规模。例如,抖音平台基于网暴事件生命周期,采取不同的治理手段。在网暴事件萌芽期,通过技术与人工手段,识别有可能导致网暴发生的风险内容,考虑涉暴信息的出现频次、传播范围和易感指数等指标;在网暴事件爆发期,抖音平台在处置施暴账号的同时,主动向受害者提供心理关怀和救济措施,告知受害者可以使用平台哪些功能保护自己。如果当事人需要,平台还会提供心理关怀服务;在网暴事件消退期,抖音平台仍然持续对事件保持关注,以避免二次或衍生网暴事件发生。

  近期,抖音发布平台治理网络暴力信息的最新规范,同时发起反网暴倡议活动,呼吁友善表达,与社会各界共同反对和抵制网络暴力信息,体现了平台治理网络暴力的决心。短短数日,参与签署《倡议》的人数已超过170万,话题视频播放量接近2亿次,值得行业借鉴。

  对于网暴,预防大于治理,而且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鉴于网络暴力成因复杂且难以根治的现实情况。首先,应提升网民网络素养,加强普及教育。帮助网民培养文明使用网络习惯,减少网络暴力行为和信息输出,也要普遍提升网民心理韧性,帮助其免受不良行为和信息的伤害。国家网信部门、宣传部门、主流媒体、教育体系、相关互联网企业在防范网络暴力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全国数字素养月”中,开展“防网暴”专题活动;在各类网站设立“防网暴”专栏;制作通俗易懂的“防网暴”小视频;在网暴易发、高发区,设置提醒,如抖音已在评论区设置了提醒文案“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在学校的安全教育中,开展“防网暴”相关课程等。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