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騰沖滇攤鄉燒灰壩教學點的給孩子們上音樂課

雲南騰沖,蒲川鄉戶弄完小新招聘的資教教師黃麗蓉給孩子們上英語課。傈僳族帥小伙兒麻旺德,在騰沖滇攤鄉燒灰...


在騰沖滇攤鄉燒灰壩教學點的給孩子們上音樂課

雲南騰沖,蒲川鄉戶弄完小新招聘的資教教師黃麗蓉給孩子們上英語課。

在騰沖滇攤鄉燒灰壩教學點的給孩子們上音樂課

傈僳族帥小伙兒麻旺德,在騰沖滇攤鄉燒灰壩教學點的給孩子們上音樂課。

在騰沖滇攤鄉燒灰壩教學點的給孩子們上音樂課

“資教工程”第一位資教教師龍濤,曾是武警文工團的文藝兵,在給孩子們上音樂課。

“希望工程”已經實施了二十多年,在黨和國家各級政府的關心、努力下,邊遠農村、貧困山區的校舍等硬件設施得到很大改善,即使在最貧困的地方,茅草屋式、走風漏雨的教室很少看到了。然而,一些偏遠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依然存在著教師“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問題,這些地區的青少年很難享受到和城裡孩子一樣的優質教育資源。硬件好了,軟件如何加強?除了中央和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努力外,社會力量能做些什麼,為解決貧困山區的師資問題貢獻力量?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傳夢公益基金發起的“資教工程”公益項目,在這方面做了有益探索。“資教工程”通過整套制度設計,從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鄉村學校最薄弱的師資入手,聘請貧困地區有志從教、尚未良好就業的優秀師范畢業生在當地鄉村學校任教,使得貧困山區孩子在信念培養、人格養成、素質教育、知識習得方面獲得了與城裡孩子一樣均等的教育資源。“資教工程”目前在貴州省晴隆縣、雲南省騰沖市兩地遴選了12所項目學校,招募教師48人,受益學生2700多人。項目推出兩年來,取得了一些成果,得到了兩地政府、教育界、資教教師、家長、學生的歡迎。

中國貧困山區基礎教育,“最缺的是站在講台上的那個人”

中國福利基金會傳夢公益基金秘書長羅楊為把“資教工程”視為新的“希望工程”:“與‘希望工程’不同的是,他們做的是硬件,蓋的是教學樓,幫孩子們遮風檔雨﹔我們‘資教工程’做的是軟件,更希望通過項目給孩子七彩課堂和有品質的教育生活。”羅楊為介紹說,項目最初設計時並沒有從師資入手,而是打算採取傳統的公益模式捐錢捐物、一對一幫助留守孩子。

中國福利基金會傳夢公益執行主任孔維介紹說,2013年她和伙伴們到黔西南規模小學捐錢時,被校長龍江的一番話深深觸動。龍江說:“學校不能接受財物。學校現在最缺的不是財物,而是老師﹔我們也不希望孩子養成不勞而獲、伸手即得的習慣。”一對一的幫扶念頭打消了,他們還是堅持為學校捐了72台電腦。可是一年后回訪時,發現電腦根本沒有使用——因為沒有老師教。大家這才明白,當今中國貧困山區基礎教育最大的問題,也許是缺老師——“最缺的是站在講台上的那個人”,尤其缺音樂、體育、美術的專業老師。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副秘書長繆瑞蘭調研了很多邊遠農村,她發現,“目前貧困山區的校舍等硬件設施有了很大改善,然而鄉村教育卻依然存在著教師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問題。”

因此,聚集社會師資資源助力山區教育的“資教工程”應運而生。

羅楊為介紹說,“資教工程”主要遴選標准為:學校所在地區為貧困地區或祖國邊陲地區、學校為村級完小或鄉村教學點、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嚴重、學校缺少專業的音樂、美術、體育、英語教師、少數民族學生佔主體。2014年,“資教工程”在貴州晴隆縣光照鎮規模小學啟動,首批招聘音、體、美、英語、計算機、學前教育教師共6名。之后,在晴隆縣又陸續啟動4所項目學校。接著,“資教工程”模式又被推廣到中緬邊境上的雲南省騰沖市。據騰沖市教育局有關人士介紹,2014年騰沖市全市小學生數量5.2萬多人,專職音樂教師44人、專職體育教師87人、專職美術教師48 人、專職英語教師69人。“資教工程”於2015年9月在騰沖市設立7所項目學校,招聘教師25名,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音、體、美老師的不足。

據介紹,擇優錄取的教師,會和基金會簽訂一定年限的服務協議。“資教工程”項目資金主要投入為項目學校資教教師薪酬及面向全校教師發放的資教獎金、培訓津貼。資教教師基本薪酬為3000元�月,項目學校資教獎金為人均10000元�年﹔此外,各項目學校每月配有4000元的培訓基金,用於包括資教教師在內的所有教師的外出培訓、繼續教育費用支出。2015—2016學年,12所項目學校預算為408萬,目前運營良好。

“資教工程”實施后,項目學校師資充實課程豐富,學生綜合素質提高

“資教工程”實施以來,項目學校的師資得到補充、課程變得豐富,孩子們的綜合素質也得到顯著提高。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