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国家积累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和价值理念

亚太地区,集团对抗还是开放合作,两股力量正在较量,最终后者会占据上风。综合多方消息,美国总统拜登、日本...


  亚太地区,集团对抗还是开放合作,两股力量正在较量,最终后者会占据上风。

亚太地区国家积累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和价值理念

  北约峰会于29日至30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首次邀请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亚太地区伙伴国参加,还安排了美日韩、日韩新澳两场小范围峰会,引发外界关注。

  不过,近5年来首次美日韩领导人会晤只持续了25分钟,据称日韩领导人鲜有眼神交流。日韩澳新四国峰会持续约40分钟,据称以礼节性问候为主,不涉及具体议题的讨论。

  分析认为,美国试图将北约推向亚太地区,以实现维护自身霸权、强化战略围堵的目标。但亚太国家各有考量。总的来说,集团对抗还是开放合作,两股力量正在较量,但最终后者会占据上风。

  三方会晤有何考量

  美日韩上次举行领导人会晤要追溯到2017年9月。当时,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召集日韩领导人在纽约联大会议期间开会。自那以后,日韩关系因战时劳工赔偿、慰安妇、半导体材料制裁等问题一落千丈。两国领导人在国际场合鲜有互动。

  “拜登政府上台后一直想撮合两国改善关系。但由于日韩政府态度消极,一直未能实现,三国只能举行局长级磋商。”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刘鸣指出,如今,随着韩国政府更迭,韩日改善关系意愿上升,本次北约峰会正好带来了机会。

  综合多方消息,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韩国总统尹锡悦29日在北约峰会间隙举行三边会晤。整场会谈持续约25分钟,拜登坐在中间,韩日领导人面对面坐在两侧。三方确认了加强三国间合作的重要性,同意协调应对朝鲜核导威胁。

  会上,拜登重申了“朝鲜半岛完全无核化”“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两大目标。尹锡悦希望将韩美日伙伴关系打造为“全球和平与稳定的又一支柱”。岸田指出,日本将从根本上加强自身防御能力,以加强美日同盟的威慑和反应能力。

  舆论认为,本次会晤以展示姿态为主,但三方面进展值得关注。

  其一,三国同意将加速推进以美国为核心的防务合作,可能包括加强联合军演等内容。本月11日三国防长会谈就重启军演基本达成一致。

  其二,日韩领导人再次面对面交流,或预示两国关系开始解冻。此前一天,岸田和尹锡悦在欢迎晚宴上交谈三至四分钟,这是两国领导人近年来罕见的单独对话。有韩媒称,韩日朝野关于修复两国关系的氛围已经成熟。此前因疫情而关停两年多的金浦—羽田航线恢复运营。

  其三,韩国在涉及中国问题上态度较为谨慎。韩国总统室官员称,韩国领导人访问马德里不是为了讨论中国和台海问题,是为了讨论韩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上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并寻求与他国合作。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所长蓝建学认为,观察本次会晤可从国际大背景下切入。美国正在全球范围内打造维护自身霸权的战略平台。北约日益沦为美国的工具。邀请亚太国家参与北约峰会、召开美日韩领导人会议,目的都是调动全球资源、加大对华遏压、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

  “在此基础上,韩日也有各自的小算盘。”蓝建学说,韩国一方面着眼于朝韩博弈的需要,希望通过巩固美韩同盟来震慑朝鲜;另一方面,旨在实现“中等强国外交”的政治雄心,在供应链、地缘政治等领域发挥其地区性或全球性角色。

  至于日本,一是紧紧抱住美国“大腿”,做美国“印太战略”的忠实走卒;二是希望借助美国之手,打压遏制中国、巩固自身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

  刘鸣认为,时隔近五年,美日韩领导人会晤主要有四方面目标。一是,协调三方会晤机制化问题,比如今后能否在三国局长级磋商外增加“2+2+2”这样的磋商机制。二是,配合美国“印太战略”,加强各领域合作,包括供应链、海洋安全等。三是,针对朝核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四是,推动日韩实质性改善关系,以便推进三边军事合作、恢复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等。

  两位学者都提到,美国有种焦虑感,希望日韩放下恩怨、一心融入其“印太战略”。但受制于历史问题、领土纷争、现实摩擦等,日韩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冰山难融。美国也很难深度介入。这次会谈更多是礼节性见面,三边同盟关系短期内很难发生实质性变化。

  四国同台有何局限

  29日美日韩领导人会谈前,岸田文雄、尹锡悦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新西兰总理阿德恩也举行了简短会晤。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