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跟连队去接新装备

第71集团军某旅利用党团日组织官兵前往王杰事迹纪念馆,学习王杰“两不怕”“三不伸手”精神内涵。王磊摄 王杰...


  原标题:为愿干能干者鼓劲    

  第71集团军某旅利用党团日组织官兵前往王杰事迹纪念馆,学习王杰“两不怕”“三不伸手”精神内涵。 王磊 摄

  王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这“三不伸手”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 ——习近平

  根据全军部署,今年的“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正在全面展开、深入推进。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教育之要,在于奔着活思想去;教育之效,在于解决现实问题。对每一名新时代革命军人而言,如何看待强军梦与个人梦、如何看待幸福与奋斗、如何看待岗位与担当、如何正确看待压力与进取、如何正确看待得与失,关系到能否把全部精力用在履行使命上,进而关系到强军兴军大计。从今日起,本版开辟“‘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调研行”系列报道,紧跟形势任务发展,紧贴官兵思想实际,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基层一线,报道各部队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新鲜经验和管用做法,生动展示广大官兵铸牢忠诚品格、聚力强军兴军的新气象新风貌。敬请关注。

  一切,要从那座半身铜像说起。

  1965年7月14日,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班长王杰,在组织民兵训练时突遇炸药包意外爆炸。为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王杰舍身扑向炸药包,献出年仅23岁的生命。同年11月27日,国防部命名王杰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王杰牺牲后,一座老班长的半身铜像成为“王杰班”的传家宝。不管是远赴大漠演习,还是挺进深山驻训,官兵们始终把铜像带在身边,每日擦拭。

  不仅如此,寒来暑往数十载,王杰生前所在部队、第71集团军某旅的官兵们已形成惯例:每逢执行重大任务或实兵对抗演习,都要在老班长的铜像前举行“出征仪式”,每当个人训练遇到挫折、生活遇到难题、人生面临抉择时,也会自发地来到老班长的铜像前,讲讲心里话,唠唠烦恼事。

  这天晚上,四级军士长孙建硕独自来了。改革的棋子落定,孙建硕所在的工兵连整建制转岗为装甲步兵连。是选择和连队一起转岗,还是到新组建的工兵连干老本行?作为连队士官长,连长把选择权交给了孙建硕。

  有人劝他:连队超过一半的兵都是你带出来的,留在连队干啥工作都游刃有余,这事还要考虑吗?但孙建硕心里清楚,作为工兵连队某新型火箭布雷车的技术骨干,如果自己转岗,那么意味着在新组建的工兵连,这种型号的火箭布雷车短时间内没有人能“玩得转”,这将影响到旅里“改革当年即形成战斗力”的目标。

  如果从个人角度,选择本不需考虑,但是放到改革大局的坐标中,选择就有了时代的意义。“王杰老班长在日记中写到,要‘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作为王杰的传人,我不能给老班长抹黑。”当天夜里,孙建硕在老班长的铜像前表态:告别老连队,转到新连队,用实际行动续写老班长“三不伸手”的铮铮誓言。

  镜子映照信仰——

  革命前辈上战场敢于牺牲,面对利益调整我们甘于牺牲

  孙建军想不通。翻开连队主官任职表,他发现自己是装甲步兵六连历任主官任职时间最短的。

  2018年1月,习主席视察连队一个月后,已有两年主官任职经历的孙建军接任六连指导员。上任伊始,他摩拳擦掌,仔细筹划连队建设,准备大干一场,带领连队再上新台阶。

  然而,当年6月,任职不到半年的孙建军接到新的任命:平职调动到教导队任副队长。

  从荣誉连队主官到教导队副队长,那几天,孙建军心情沮丧,是不是领导对自己不认可?到了新单位,战友们会不会质疑自己的工作能力?

  交接完工作后的那天晚上,孙建军来到王杰铜像前,跟老班长道别。这半年里,《王杰日记》已完全融进他的脑海,老班长的故事他一口清。

  革命前辈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可以舍弃生命,如今自己并没有面对生死考验,如果连名利得失这一关都过不了,何谈血性担当、马革裹尸?当前连队转型,备战打仗能力提升压力大,让精通装甲专业、军政兼优的唐建伟担任指导员,比自己更合适……站在老班长铜像前,孙建军的思绪越来越清晰。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