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丨地下700米的大国重器建设“进度条”

踏入通往地下的专用罐笼,金属闸门缓缓关闭,罐笼平稳匀速地下降,机械运转的轻微嗡嗡声与逐渐增强的风声交织。时间仿佛被拉长,直到5分钟之后电梯停稳,闸门再次缓缓打开时,...


  踏入通往地下的专用罐笼,金属闸门缓缓关闭,罐笼平稳匀速地下降,机械运转的轻微嗡嗡声与逐渐增强的风声交织。时间仿佛被拉长,直到5分钟之后电梯停稳,闸门再次缓缓打开时,展现在中青报·中青’晨曦时尚网’记者眼前的,是地下700米深处,江门中微子实验所在地。

  作为主体的探测器,一个巨大的“玻璃球”,正在这里安装建造。

  12月18日,随着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宣布启动灌注,位于广东江门地下700米的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液体灌注正式开始。

  超纯水以每小时100吨的流量注入探测器水池内,这标志着江门中微子实验建设来到最后一个关键节点。据介绍,液体灌注分两步,前2个月将超纯水灌满中心探测器有机玻璃球内外空间,此后再用6个月的时间,将有机玻璃球内部的超纯水置换为液体闪烁体。预计到2025年8月,JUNO全部灌注任务完成,开始正式运行取数,预计运行约30年。

  作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中国科学院正承担着一些重大基础科学研究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任务。在JUNO首席科学家王贻芳看来,大科学装置对基础科学研究至关重要。而JUNO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大科学装置。

  设备老化该怎么解决?灌水之前需要驱逐氧气和氡气,灌氩气好还是氮气好?有机玻璃出现裂纹,该怎么解决……11年来,江门中微子实验团队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关,都被跨了过去。

  王贻芳经常回答的一个问题是,基础研究到底有什么用。就像给中微子测量振荡时的参数,对人类到底有什么用。对此,他的回答是,所有重要的基础科学理论概念、重大的科学思想突破,最终都对人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是中青报数智主播辰辉,一起奔向星辰大海,我们下次见!

  中国青年报社 出品

  记者:张渺

  剪辑:吕韦谦(实习生)

  数智主播生成:张渺

  图片视频来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本次播报由中国青年报“青年语料库”支持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