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上的铿锵玫瑰

在中国最西端边境山口,她们,站成小小山岗。...


  中新’晨曦时尚网’新疆乌恰9月28日电 题:边疆上的铿锵玫瑰

  作者:魏晨曦 胡嘉琛

  在中国最西端边境山口,她们,站成小小山岗。

  三名女护边员站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孔道七号执勤点。魏晨曦 摄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是“中国西极第一乡”。在这里,有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女性护边员们,坚守在祖国的边疆一线。

  吉根乡17号山口的无数个清晨,见证了一句句入党誓词穿过云雾,跨越雪山。这些年轻的护边员们,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是集体面向北京,用嘹亮的入党誓词,表达对党和祖国最坚定的信念。

  巡边路上,她们徒步或骑马,翻跃人迹罕至、高寒和高海拔的山口,一天累计50公里,365天寒来暑往。

  “虽然我身在祖国最西边,但心向党中央,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就是为祖国守边防。”吉根乡萨孜村护边员小组长米娜瓦尔·穆热克说。

  “这里毗邻吉尔吉斯斯坦,不是担心别人的牛羊进来,就是担心我们的牛羊出去 。”现年40岁的米娜瓦尔,在吉根乡守边已经4年了。

  她是一名护边员,也是一名母亲。她表示,孩子一岁半,实在离不开妈妈。“孩子跟着我来到执勤点,看着高山,看着太阳。我想干一辈子,等孩子长大后,我要给他讲护边员的故事。”米娜瓦尔说。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一名护边员抱着米娜瓦尔的孩子。魏晨曦 摄

  “像她们这样的护边员还有很多。”吉根乡干部李雅轩介绍道,乌恰县全县共有约4700名护边员,而在乌恰县吉根乡,共有792名护边员,其中,女性护边员就有407名。

  25岁的李雅轩,家乡在甘肃,她在江西读完大学后,毅然选择赴疆支援,如今已在祖国最西端的乡镇工作了三年。李雅轩说,像她这样赴疆工作的年轻大学生还有很多,乡镇里还有北京大学的研究生。

  2023年8月以来,她拍摄制作了多部宣传视频,让“中国西极第一乡”——吉根乡在’晨曦时尚网’上火出了圈,很多内地游客慕名而来打卡,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她还是“人民楷模”布茹玛汗·毛勒朵大妈爱国戍边精神传承教育基地的一名义务讲解员,坚持讲述吉根乡护边员守边爱国的故事。

  护边50余载,柯尔克孜族妇女布茹玛汗手刻十万多块“中国石”。这些石头,既是巡逻路标,也是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

  作为护边员,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边防线上,独身一人闯冬古拉玛山,是布茹玛汗的日常,对于第一次刻“中国石”的场景,她仍然记忆犹新。

  那是一次夜间巡边,布茹玛汗从马背上摔了下来,生命垂危之际,她想到,如果把“中国”刻在石头上,就算死去,刻下的石头不是还在吗?于是,她在石头上用柯尔克孜文刻下“中国”两字,刻完后又将石头紧紧抱在怀里。

  后来,布茹玛汗学会用汉语刻下“中国”两字。“刚开始,只能用尖石头刻,一天刻一块,赶上风雪天,手冻僵了,就放到怀里捂一会儿再刻。之后,有了铁锤和钉子,速度就快了,一天能刻好几块了。”布茹玛汗说道。

  在布茹玛汗心里,哪怕是丢掉一块石头都不行。她说,边境线巡逻走到哪里,“中国石”就立起来放哪里,“即使我去世了,‘中国石’还永远在那里”。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巡边路上的“中国石”。魏晨曦 摄

  2019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布茹玛汗“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2019年9月,她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布茹玛汗的精神鼓舞了许多像她一样的女性护边员。无数个日日夜夜,她们见证了山川河流、界碑界桩的变化。守边巡边的路上,数以万计的“中国石”,更见证了她们经历风雪、卫国戍边的坚定信念。

  在中国最西边,护边员们的臂膀之上,那抹神圣的中国红,成为天地之间最生动的注脚。夕阳下,祖国的“最后一缕阳光”,温柔地怀抱着她们的小小身影。一朵朵铿锵玫瑰,骄傲地绽放在这广阔边疆之上。(完)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