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通天河,古称“牦牛河”,它流贯玉树草原,奔流于连绵的唐古拉和巴颜喀拉山脉之间,因被辑入《西游记》而名闻天下。” 今年8月,新一届山诺人将...
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通天河,古称“牦牛河”,它流贯玉树草原,奔流于连绵的唐古拉和巴颜喀拉山脉之间,因被辑入《西游记》而名闻天下。在这里,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暑期实践队的队员们第一次看见了牦牛:“它在一处遍布石块的山岗,远远地、回首望着我们。”
这是队长魏嘉怡在筹备调研时便曾料想过的场景。“每逢春夏和秋冬交接之际,牧民都会应季迁徙,辗转于冬、夏草场。在空气稀薄、条件艰苦的青藏高原,牦牛作为不可或缺的家畜,与崇尚自然、逐草而居的牧民紧紧相依。”
2022年7月,为了探索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的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现状,7名山诺会成员在指导教师赵鹏飞的带领下组建暑期实践队,在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辗转后,来到了坐落在尕朵觉悟神山脚下的巴干乡团结村。他们将此次调研命名为“牧野寻源”:“意为放牧的原野,三江的源头,我们到此探寻牧民与自然背后的故事。”
多年来,山诺人似乎早已习惯了在山川河流中寻找自然的答案。1994年4月,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成立。同年5月,协会创始人严峻与队友冯世强等人在暑期组织了两支科考队,分别前往秦岭太白山和海南乐东热带雨林调研。“5个人,两支小小的科考队,开启了山诺会融入自然的故事。”
心系自然,是最纯粹的承诺
“山诺会的全称是北京林业大学科学探险与野外生存协会,因英文名称可以简写为‘SENOL’,所以被称为‘山诺会’。”赵鹏飞介绍起山诺会名称的由来,“不过现在更多的同学更愿意将它理解为‘以山为友,爱山以诺’。”他表示,在山诺会成员的眼中,科考调研从不是一项被安排的任务,而是纯粹发自内心的热爱。
2016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人兽冲突问题将山诺会的目光吸引至青海省。在这片拥有着大面积高海拔湿地生态系统的土地上,山诺会“风行西里”暑期实践队队员通过实际调研发现,阻碍当地发展的最大困难并非人兽冲突,而是不断沙化的草场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我看到源头壮观的勒马河,也看到了因为沙化而变得斑驳的草场,以及干裂的红色河床。”实践队队员韩祎昀在调研日记中写道。
希望为遏制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做一些事,在此后的3年里,“风行西里”暑期实践队延续了对三江源地区的调研。他们一边与当地藏民促膝长谈,倾听他们守护自己家园的意愿;一边拜访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了解当地的发展瓶颈与需求。经过详细的调查走访,13名实践队队员为草场沙化问题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发展规划出谋划策,并在海拔5000多米的长江源头曲麻莱县开展生态人文调研和环保宣教活动。
延续“风行西里”暑期队连续4年的实践探索精神,“牧野寻源”暑期实践队的队员们也将目光聚焦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平衡点上。魏嘉怡介绍,无论是传承千年的手工藏糖、监测雪豹的牧民队伍,还是丰富的虫草资源、三江源头的生态体验,都是“牧野寻源”暑期实践队渴望探索的自然密码。
赵鹏飞表示,山诺会是由一群对自然保护事业满怀热情与责任心的同学组成的。“每一个新加入山诺会的成员都会给自己取一个‘山号’,大家都以‘山号’来称呼彼此,在这里没有学长学弟之分,有的只是‘山友’。”这样设置是为了更快拉近成员间的距离,“即使是刚加入的成员,也能立刻感受到家的归属感。”
山诺会成员们的“山号”多与自然相关,在赵鹏飞看来,每一个“山号”都蕴含着同学们对环保事业的美好祝愿与期待。“‘山号’的存在也增强了成员间的凝聚力,我们更像一个整体,肩负着‘让黄河流碧水,让赤地变青山’的决心,向着祖国环保事业的未来进发。”
有风吹过,大山会给出回响
“人于自然,恰若一粟。”面对连绵起伏的昆仑山脉,“风行西里”暑期实践队队员刘沪杰看着脚下的河流,不由心生感叹:“有的时候从早晨走到下午,景色似乎都不变,山还在那里,好像我们从未靠近一样。”从踏上山脉的那一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践行环保的使命感,便在实践队队员的心中油然而生。
魏嘉怡也有同样的感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通天河独特的嵌入式蛇曲地貌和许多曾经只在照片见过的野生动物。当现实中的它们真正出现在你的眼前时,那种震撼感无法用言语表达。”
但壮阔的风景背后,还有让人难以适应的自然环境。除了极端的气温、剧烈的昼夜温差外,魏嘉怡和她的队员还需要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高原反应。“虽然我们组的成员都曾去过高海拔地区,但仍有队员出现了高原反应;与我们同行的一名志愿者,也因为突发高原肺水肿而紧急下撤了。”
赵鹏飞介绍:“调研科考的过程必定是很艰辛的,比如在草原不方便携带火种,大家只能通过压缩饼干充饥;到了晚上,还要与鼠兔‘共享’一个帐篷。”
面对恶劣多变的环境,成员们没有一句怨言,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所调研的内容上。赵鹏飞说:“这些年来,山诺会到过的地方,往往都是祖国生态环境矛盾较为突出的‘样板地’,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其他地区的环境保护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指导。”
有风吹过,大山会给出回响。1996年,为了保护滇西北高海拔原始森林和濒危保护动物滇金丝猴,山诺会承办了首届大学生绿色营,一群热爱自然的年轻人远赴白马雪山,踏上了保护滇金丝猴的征途。据赵鹏飞介绍,“经过30多天的实地考察,当时的成员们结合原始森林现状和金丝猴的生存习惯,给当地政府提交了建议方案。2019年,当山诺会再访白马雪山时,金丝猴的生存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种群数量也有所提高。”
“在‘风行西里’团队实践期间,我们了解到牧民在每年夏天有煨桑的习俗。”韩祎昀介绍,“在我们的努力下,牧民们开始接受零废弃的生活理念,在民俗活动中自发地减少不可回收物的使用。”在她看来,自己和队友年复一年的坚持是有价值的,“这些年的坚持让山诺会的声音变得更加有力。”
在山诺的追求里,自然是永远的向导
广袤的无人区有着最纯净的天空与河流,是一本天然的教科书。调研结束后,成员往往会整理出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联系当地的博物馆进行展出,通过一张张亲手摄制的照片,将秘境故事讲述给未曾深入这片土地的人们。
2019年7月,一场由“云山考”暑期实践队筹办的“云山深处——云龙天池及老君山生态人文纪实展”在昆明博物馆如期开展。在此之前,他们曾深入云南的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少数民族村落,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合作,考察滇金丝猴保护地现状,探寻“人与自然”共处关系。展览期间,一位老爷爷和他的老伴缓缓步入了展厅。他对负责讲解的同学说:“你们去的地方和我们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很类似,像把我们送回了过去的日子。”
怀揣着对自然的热爱,许多北林学子在离开校园后,仍然继续在绿色事业中发光发热。“让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世界充满绿色,地球不再有荒原。”山诺会的誓言被写进《山诺之歌》,回荡在每一届山诺会成员心中。
96届“老山友”康大虎参与自然保护事业的时间长达20年。他是各大自然博物馆、动物园的长期志愿者,因为有感于大众所见自然科普类读物太少,他自发筹建了一家以自然科普类图书为主的“自然图书馆”,搜罗、积攒了近万册自然类图书,在馆内展出。
生生不息的绿色信念在山诺会接续传递。深圳红树林基金会秘书长闫保华、职业野生动物摄影师徐健……这些山诺会成员们耳熟能详的“老山友”,都已成为新成员们成长的榜样。
“把对自然的爱与林大的专业结合,共同碰撞出对自然保护事业毕生的追求,是一代代山诺人的追寻。”北京林业大学70周年校庆时,严峻在给山诺会的寄语中写道。
作为山诺会现任会长,魏嘉怡表示,未来,她也会将自己所学的设计专业与对自然的热爱结合,做出更多与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等主题相关的设计作品。
在离开团结村前,魏嘉怡和队友们特意去辞别牦牛。不同于初见时的陌生与好奇,在牧区经过一系列调研后,再见牦牛,魏嘉怡只觉得它坚挺浑厚的身影里,蕴藏着藏民族文化之深,承载着牧民们生活之重。“雪山的天池、澄澈的蓝天、原野的绿茵和牧民们朴素的双手,仿佛都映在牦牛那双漆黑的眼眸里。”
今年8月,新一届山诺人将再次前往尕多觉悟神山的云海深处,通过实际调研,为团结村的生态旅游发展作出更为科学、实用的建议。
29年,从塞罕坝、白马雪山到可可西里、库布奇沙漠,从三江源、嫩江湿地到玉树草原……时至今日,山诺人仍穿行在祖国的山川与草原。那些曾在雪山草海深处留下的脚印,如今已成为可循的征途。
中青报·中青’晨曦时尚网’见习记者 罗希 实习生 王馨仪 来源:中国青年报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