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东方新闻-社会新闻-探访临终关怀病房:生命在这里有尊严地“谢幕”-临终关怀 谢幕 动感单车 患者 生命关怀...
原标题:探访临终关怀病房:生命在这里有尊严地“谢幕”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死亡”一直是一个避忌的话题,但从生到死,却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过程,无一例外。
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我们将身处何处?是否能被给予需要的医疗服务与关怀?又该如何有尊严地“谢幕”?这样的思考,似乎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范畴,成为了关乎人性与伦理的社会问题。
北京老年医院的关怀病房 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离死亡最近的病房
暖色调的墙壁、温馨的照片墙……如果不被提前告知,很难将北京老年医院的关怀病房与“死亡”二字联系起来。
但和普通病房不同,这里接收的都是没有治疗希望、生命可预期的病患。很多是癌症晚期、心肺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相比于其他科室病房里紧张忙碌的景象,关怀病房里更加安静,节奏也相对更慢。更多的时候,是医护人员拉着患者的手,轻声询问今天的身体状况。
食欲怎么样?精神状态如何?这些细微的变化他们都会观察记录。时不时护士们还会和家属聊聊,交代注意事项。
“对于这一阶段的患者,我们治疗的目的不是为了治愈疾病,是为了让他们感觉到有尊严。”关怀病房主任姜宏宁告诉记者。
姜宏宁在为一位患者检查(北京老年医院供图)
2010年5月,北京老年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北京市最早专门开展此类医疗服务的三级医院之一。
1972年出生的姜宏宁从病房建立之初就开始担任主任,至今已经坚守了近10年,这期间送走的病人已经有一千多位。
病房名称中特地规避掉了“临终”二字,但在这里工作的医护人员可以说是距离死亡最近的。
用护士长毛春梅的话说,经常是昨天还在照料的病人,第二天就故去了。刚来这里工作的年轻护士往往会承受不住这样的事。
但即便如此,姜宏宁和自己的团队依然坚守在这个病房。病房的医生人数从最少的只有2名增加到了5名,护士人数达到了15人,床位数从最初的18张扩充到了35张。
“死亡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也是没办法回避的话题。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都需要有医疗机构能够为他们提供这样的帮助。开展临终关怀,其实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姜宏宁说。
关怀病房里专门设置了谈心室。 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最难的是对抗压抑和恐惧
在北京老年医院的关怀病房里,专门设置了谈心室、功能房等。其中,功能房中还专门放置了一台跑步机和一台动感单车。
“我很喜欢运动,久而久之发现这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所以也会鼓励科室里的医生、护士、护工甚至家属有时间都过来稍微运动一下,让他们别太压抑。”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病房里,压抑、沉重是避免不了的。姜宏宁告诉记者,几乎团队里所有人在刚刚接触这项工作时,都有过这样的心理过程。
除了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自身也同样会出现心理问题。有些患者在入院时除了有生理上的痛苦,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甚至会有自杀倾向。
如何减少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成为院方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功能房内的健身器械可以帮助减压。 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怎么布置病房让它更加温馨舒适?配备什么样的医护人员?我们把这些能想的问题都想了个遍。”护理部主任邓宝凤说。
邓宝凤甚至在挑选病房护士时,都会考虑她们各自的性格特点。若都配太年轻的护士,可能承受不了病房氛围,所以她选择了“老中青”搭配,就连护士的性格也都是开朗外向的。
“临终关怀并不是简单的打针、吃药,是由多学科团队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我们需要的是团队的合作。”舒缓治疗与临终关怀专业管理委员会主任杨爱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这些年,在关怀病房里,除了有专业的医生护士照料患者,医院还同时配备了药剂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此外,还有社工等社会力量定期到医院提供志愿服务,为的就是能够尽量减少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对抗死亡带来的恐惧与压抑。
病房的走廊里专门设计了温馨的照片墙。 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医护人员:送走病人的过程也是学习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