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童诗之名,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交流;儿童阅读论坛,中国福建,福建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福建省人民政府门户网...
童诗热从何而来?为什么孩子要读童诗?当下需要什么样的童诗?童诗的灵感从何而来?台湾儿童诗发展有何借鉴之处?……近日,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交流主题活动暨第四届海峡儿童阅读论坛在福州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知名学者、作家、出版人、画家、阅读推广人等现场为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交流把脉。
本次活动主题为“以童诗之名,筑彩虹之桥”,是两岸儿童文学交流首次以童诗为主题的论坛。据介绍,自1989年台湾儿童文学作家组团访问大陆起,海峡两岸儿童文学在发展、融合、深度学术碰撞以及互相学习和借鉴中,共同促进了华语儿童文学大繁荣。
以诗体味母语魅力
中国历来有诗教的传统,自《诗经》始,中国人对诗歌的关注已有几千年。近年来,互联网和自媒体为儿童诗带来新机遇,在学者、诗人、明星的带动下,几十万人同读一首诗,诗歌的这场复兴,也为童诗繁荣注入新动能。
作为本次活动的策划和承办单位,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就开始策划两岸童诗选题,出版一系列优质童诗图书,举办一系列童诗阅读推广活动,邀请两岸著名诗人走进校园,在孩子们心中播撒诗歌的种子。
为什么要读童诗?在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杨佃青看来,儿童诗里包含最本真的童年意趣和特殊的儿童语境,生活中的不合理、错位,在童诗中却有文学的合理和趣味。其想象力和哲思能让孩子在人之初就能体味到母语的魅力,更能激发孩子内在的艺术灵性。
“对一个孩子来说,文学的、诗性的语言体验,是丰富还是匮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人性、品格的养成。幼儿期如果没有经历过一个诗性的语言世界,那么儿童在理解力、想象力乃至创造力方面都会显得贫乏。相反,一个从小在充满美感的语言中成长的孩子,他的心灵自会受其感染,舍弃现实生活的粗鄙、庸俗和狭窄,追寻更高的天空、更远的田园、更远的远方。”杨佃青说,要将孩子培养成丰富有趣的人,无论如何都需要丰富的充满人性的语言。
《中华读书报》编委陈香对童诗有着类似的看法。在她看来,读童诗可以让孩子体验语言和文学之美,体验情感和道德之美,体验审美之美。
“诗歌是一种非常精微、凝练的文学形式,它有大量的空间留白。诗歌留白当中,饱含着诗人深厚的生命体验,通过诗歌去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和诗人蕴含其中的思想内涵,是一种阅读的基础。没有这种基础,即使读长篇小说,也是在单纯读情节,而不能感受文字之美和体验之美。”陈香说,读诗最重要的是引发孩子多方面共鸣。
谈及孩子读童诗,著名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梅子涵不无感慨地说:“在儿童文学里,我不是诗人,但我的文学创作里有诗。诗歌的灵魂是激情和想象,应用诗性看待生活,用诗性看待世界,也用诗性看待文学。”(福建日报记者 树红霞)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