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希望快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和商业化

从十几天前首届开发者大会的高光时刻,到灵魂人物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毫无征兆地被驱逐的狗血剧情,OpenAI的...


从十几天前首届开发者大会的高光时刻,到灵魂人物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毫无征兆地被驱逐的狗血剧情,OpenAI的“宫斗大戏”已经破了科技圈、成为全球瞩目的热点事件。

毫无疑问,OpenAI的团队正在经历严重的分裂与内斗。

在罢免奥特曼的公告中,OpenAI董事会使用了“不始终坦诚”“阻碍董事会”“不再相信”等说法,这等严厉措辞在公司高管离职事件中并不常见。这也说明,OpenAI内部的分歧由来已久、积怨已深。

目前业内最普遍的观点就是,奥特曼希望快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和商业化,而非营利公司的董事们则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性抱有疑虑,担心其快速扩张导致人工智能失控,甚至带来危险。营利与非营利的冲突就此爆发。

11月20日,微软公司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宣布将奥特曼纳入麾下,为这场纷争暂时画上了句号。虽然微软投资了OpenAI超100亿美元,两者可以算得上是一家人,但这场闹剧势必会给OpenAI带来不小震动,甚至影响到人工智能行业的格局,微软则被称作“最大赢家”。

围绕安全和技术,OpenAI两派纷争

谈到OpenAI的内部分歧,离不开这场闹剧中的另一个核心人物——OpenAI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

根据OpenAI的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奥特曼的亲密盟友格雷格·布洛克曼(Greg Brockman)以及一些员工的描述,苏茨克维正是主持了这场“政变”的人。

据布洛克曼透露,当地时间11月16日晚上,奥特曼收到了苏茨克维的短信,约在周五中午谈话,第二天的会议上,苏茨克维通知奥特曼被解雇。在奥特曼被驱赶出公司的同时,布洛克曼也被董事会被除名并保留其总裁职位,随后布洛克曼主动辞职。

至此,一贯强调AI安全的苏茨克维就成为了公司中仅存的联合创始人,也是由四位成员组成的董事会中唯一的公司内部成员。

在奥特曼看来,公司业务的增长和扩张都是必要的,要支持公司的扩张,筹集更多资金并寻求额外的营收来源必不可少,人工智能的潜在威胁都是可控的。

与奥特曼相反,苏茨克维此前就曾对通用人工智能(AGI)发出警告,“AGI很快就要到来,但它是否会有利于人类仍是未知数。”

苏茨克维在7月组建了一个“对齐(引导人工智能系统的行为使其符合设计者的利益和预期目标)”团队。消息人士透露,他和奥特曼的紧张关系在10月加剧,到了11月6日的OpenAI首届开发者大会,奥特曼宣布允许任何人创建自定义的GPT,激怒了苏茨克维。

与苏茨克维站在一起的,还有两位信奉有效利他主义的董事会成员,他们认为,人工智能如果被正确“对齐”,可以为人类谋福利。但有效利他主义也认为,恐怖组织可能会利用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来制造生物武器等,甚至人工智能可能会自发变坏,控制武器系统并试图消灭人类文明。

怪异的股权架构致使CEO轻易被踢出局

理念上的分歧通常不会让公司瞬间岌岌可危。因为科技公司往往采用双层股权架构,让创始人团队即便是持有少量股权的情况下,也能拥有数十倍的投票权。但OpenAI并不是一家普通的公司,奥特曼将其构建为一个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混合体,它是非营利组织,但同时却拥有一家营利性子公司,并积极吸引风投和商业合作伙伴。

作为创始人兼CEO的奥特曼表示他不持有公司股权。同时,微软持有OpenAI的49%股权,但在董事会中没有任何席位,没有任何投票权。

正如部分OpenAI的批评者所说,这种治理结构的缺陷让奥特曼、微软和所有客户都受到了“一个不稳定的董事会的摆布”,而董事会的主导权则在那些质疑公司业务的人手中。

提到怪异的治理结构,就不得不提到OpenAI的历史。

2015年,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奥特曼、布洛克曼等人共同发起OpenAI,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成立之初,OpenAI是一家非营利的人工智能研究公司,并宣布公司的使命是“确保通用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

带头将奥特曼赶出公司的苏茨克维,也是在成立之初由马斯克亲自从谷歌挖来的,而当时马斯克的目的之一正是不让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掌握绝对的话语权。

2019年,该公司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型,从非营利组织转变为“利润上限(caped-profit)”公司,即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混合体,股东的投资回报被限制为不超过原始投资金额的100倍,高于该水平的任何资金都将捐献给该非营利组织。

OpenAI的转型,也促使了马斯克的离开,并切断了他对OpenAI的资助。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