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农”“高”“科”三字经,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勇于先行先试创新示范。...
晋中国家农高区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晋中日报记者 张浩亮 摄
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的科技大棚内绿意盎然,胡村镇北阳村的长山药借助科技破土而出,高校科研院所内专家科研人员忙碌工作,项目建设大力推动投产达效……初冬时节,走进晋中国家农高区,依然是一派繁忙景象,处处涌动着生机活力,展现着昂扬的发展势头,书写着在推动“特”“优”农业发展上先行先试作示范、创新引领提质效的新篇章。
担好使命任务 勇于先行示范
晋中国家农高区是全国首批、我省唯一的国家级农高区,承载着为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先行示范的重要使命。
勇担使命,勇于示范。市委、市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高水平建设,汇聚多方合力,推动晋中国家农高区聚焦有机旱作农业主题,念好“农”“高”“科”三字经,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勇于先行先试创新示范。
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农高区。晋中国家农高区在“1组+1委+1公司”的顶层架构下,紧紧围绕“谷城院”融合,实施“22510”行动计划,实现晋中国家农高区和太谷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双擎”驱动,布局20公里农业科技示范廊带和40公里农业产业示范廊带,持续推进实施建设十大园区、搭建十大平台、打造十大标杆、实施十大种业、完成十大任务“5个10工程”,并承接了21个国字号试点,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蹚路破局、示范引领。
晋中市坚持把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作为带动“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以晋中国家农高区先行示范,纵深推进,成效显著。按照有机旱作农业“1+10”的发展思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晋中国家农高区为核心,辐射带动每县建设一个有机旱作丰产基地,搭建以晋中国家农高区为引领、以“特”“优”产业园为示范、以“特”“优”专业镇为平台、以“特”“优”产业基地为引领、以“一村一品”示范村为承接的“特”“优”农业发展体系。晋中国家农高区聚焦有机旱作农业主题,依托3000亩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园,辐射带动全省70余个有机旱作示范基地。
今年6月29日,首批满载着25吨黄小米的货运车辆从晋中国家农高区智慧农场示范基地(京东农场)出发,驶上出口泰国的新征程,这是晋中国家农高区首单出口贸易。晋中农高区建设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自组建以来,精选了10余种有机旱作杂粮产品,同多家国际贸易商开展多轮洽谈。最终,以山西小米为突破口,与泰国进口贸易商签订千吨黄小米销售协议,本次合同量300吨,首批发货25吨。这是晋中现代化特色农业产业迈向国际化的历史性突破,也标志着晋中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进入了新阶段。
步履铿锵,勇往直前。晋中国家农高区获批以来起步扎实、开局良好,产业发展力、科技创新力、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2019年至2022年,晋中国家农高区连续4年获全省农业类开发区综合考核优秀等次。
加快种业振兴 强化科技支撑
今年5月30日,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区推荐的8大类9个品种种子随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开展空间诱变搭载实验,开启了我省航天育种新的征程。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晋中市推动晋中国家农高区、神农集团、山西农大、省农科院“四农合一”融合发展,引进培育一批“农字号”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优质种业基地。晋中国家农高区将育种攻关摆在突出位置,通过科技平台转化,保稳粮食生产,近年来先后建成谷子研究所、藜麦研究院等一系列创新平台,引进高科技企业开展育种攻关,强化示范担当,引领种业创新。
晋中国家农高区大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建成山西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创新“农高区试验+省市推广”模式,产学研用有效融合,推广新品种、新技术900余项。引进全球第一大植保公司、第二大种子公司中化先正达国际种业公司,建成全球最大的3000份藜麦种子基因库、亚洲单体最大全环境智能控制玻璃温室番茄小镇、全国最全的谷子基因库、全国最大草莓三级育苗体系巨鑫农业。围绕有机旱作、功能食品、功能农业等技术研发,组建了“四院八中心”,入驻高新技术企业49家、省级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7个。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有机旱作农业重点实验室、功能农业重点实验室三大省部共建实验室投用。北方林果苗木繁育基地完工达效,构建果蔬关键技术攻关平台。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北方旱稻研发中心,试验试种有机旱稻110个品种。山西农大(省农科院)创制的碳4禾谷类模式植物成为2020年中国农业科研亮点之一,“晋汾白猪标准”成为山西省畜牧领域首个国家行业标准。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