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内而外改变了全州人居环境和农牧民精神面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千万工程”作出重要批示。2013年5月,他强调,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


 

 

repeat

 

由内而外改变了全州人居环境和农牧民精神面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千万工程”作出重要批示。2013年5月,他强调,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18年4月,他强调,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2018年10月,他强调,要深入总结经验,指导督促各地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

从天山脚下到东海之滨,从西南边陲到塞北边疆,全国上下掀起了学“千万工程”、干“千万工程”的热潮。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深刻体悟“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结合实际活学活用“千万工程”形成的思想方法、经验做法、路径打法,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取得新成效。

从省域探索走向全国实践,“千万工程”花开四野、不断升维

作为乡村振兴的试验田、中国梦的起手式,“千万工程”最先在浙江这片沃土播下重塑乡村和农民命运的种子。

20年来,浙江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其实施范围不断拓展,从最初的1万个左右行政村,推广到全省所有行政村;其工作内涵也在不断丰富,经历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的演变过程。如今浙江实施“千万工程”已经进入下半场,逐步形成“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生动局面。

“千万工程”发源于浙江,但其影响绝不止于浙江。党的十八大以来,“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在全国推广,重塑了更多美丽乡村,造福了更多中国农民。

由内而外改变了全州人居环境和农牧民精神面貌

良好的环境是业兴人和的前提。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我们看到一场以“全域无垃圾、无化肥、无塑料、无污染、无公害”为主要内容的“五无甘南”创建行动,由内而外改变了全州人居环境和农牧民精神面貌,创造了4.5万平方公里“全域无垃圾”的奇迹,书写了“城市乡村一个样、村里村外一个样、左邻右舍一个样、房前屋后一个样、室内室外一个样”的传奇。

光有美丽的环境还不够,还要做好“美丽”经济。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岸农场,农牧民通过发展森林旅游、林下经济,实现“不砍一棵树、照样能致富”;在山西右玉,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生态牧场、特色旅游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从这些实践案例可以看出,“两山”转化路径的关键在于促进生态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也就是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需要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探索构建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确保生态资源路径转化成果得到共享。

2023年6月,浙江召开村庄经营点亮乡村工作推进会,明确提出以村庄经营为突破口来“点亮”乡村,概而言之就是基于村庄独特自然条件和既有资源禀赋,以盘活利用村庄资源和资产为抓手,以市场化经营为手段,推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长,以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进一步拓宽了“两山”转化通道。

以城乡融合发展为重要载体,着力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千万工程”始终紧扣城乡一体化这条主线,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

由内而外改变了全州人居环境和农牧民精神面貌

各地认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内外兼修、塑形与铸魂并重,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在燕赵大地,“我们的节日”“文化下乡”“彩色周末”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走进千村万户,通过强化内容供给,有效活跃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江西各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我们的乡贤我们评、评出乡贤我们学”“好夫妻”“好邻居”等评选活动广泛开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事迹和人物,为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提供了榜样激励。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