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摘 要: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职业人员的主要社会活动。学生是处在社会时期的社会角色,当社会背景发生...


摘 要: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职业人员的主要社会活动。学生是处在社会时期的社会角色,当社会背景发生变革时对学生的角色要求自然会发生改变。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再到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大环境,可以看出,70年来大学生角色的转变与培养方式的变迁其实是伴随着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本科专业调整而不断发展的。

关键词:学生角色;培养方式;本科专业设置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再到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高等教育的培养方式和大学生的社会角色都在随之发生变化。

本科人才培养方式70年的发展

专业设置是高等教育部门根据科学分工和产业结构的需要所设置的学科门类,是人才培养规格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体现。[1]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发展可以大致划分为六个阶段。

1.接管和改造阶段(1949年—1966年) 

在这一阶段,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国家的建设急需各类专业人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主要是接管和改造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专业模式,有步骤地改造旧的高等教育,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并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增加工科、理科和师范教育比重。

从1949年到1966年的短短17年中,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先是以1952年的院系调整和随后展开的教学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改革,接着是1958年的“教育大革命”,最后是1962年的“调整、整顿”。[2]1952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化三改”。1952年下半年,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参照苏联模式,以华北、东北、华东为重点,对全国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撤销、归并了一些条件差的学校,设置了为国家建设迫切需要的系科专业或建立新的专门学院。1955年,高等教育部发出《关于1955—1957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根据中央指示,高等教育建设必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相配合,高等工业学校应逐步地和工业基地相结合。”经过这次调整,扩大了内地建校规模,增设新专业,共设置专业323种,其中工科已达183种。1958年,“大跃进”时期,专业划分变细,新专业急剧增加。1963年,国家计划委员会、教育部根据“宽窄并存,以宽为主”的原则,调整专业业务范围,归并过窄专业,统一专业名称,以1957年专业目录为基础,修订并发布《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共列专业432种(其中试办专业59种)。[3]

新中国成立以后,17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基本上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传统,但是这种教育传统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照搬苏联的一套也脱离了中国的实际,[4]同时也导致了学校教育与实际生活和工农大众相脱节。

2.“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高校管理陷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从1966年起到1975年有9年时间教育事业无专门主管部门。[5]

1969年10月,中央在《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中规定:教育部所属的高等学校全部交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委会领导。据此,原中央各部所属高校全部下放地方领导。经过裁并、搬迁、撤销后,高校由1965年的434所,减到1976年的392所,最低年份1971年减到328所,高等教育原有的管理规章制度被废除,正常的高等教育管理被破坏。[6]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也严重违反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专业目录呈混乱状态,理科专业设置也遭到破坏,社会科学教育遭到严重摧残,近乎取消,而代之为“学科”“写作组”。许多理科专业被撤销或者改为工科性专业,而工科专业设置完全失控,名称混乱,布局失调。专业口径越来越窄,专业名称已很不规范,专业管理亦无制度。[7]

在这一阶段,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急剧变动严重违背了教育发展规律,不仅高教专业数的设置不考虑高教系统自身增长的限度而处于失控状态,而且各学科间的均衡发展状态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8]

3.改革开放阶段(1977年—1992年)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路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高校大部分专业恢复招生并发展,本科专业数目大幅度增加。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在当时环境下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应用文科比重过低这一科类结构的不合理性,强调把财经、政法放在学科专业设置的重要地位。[9]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要继续调整高等教育结构,重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短线、薄弱专业,继续加强财经、政法等专业发展,扶持新兴和边缘学科的成长。从1982年开始对文、理、工、农林、医药各科类本科专业目录进行全面修订,并于1987年底颁布了修订后的本科专业目录。这是第二次由国家组织进行的对普通高校专业目录的全面修订。这次专业目录的修订和调整,从根本上解决了“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专业设置混乱的局面,专业数由原来的1,343种减少到671种。[10] 1992年,国家教委召开了第四次高等教育会议,使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