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高溫天氣頻頻

入夏,多地高溫天氣頻頻,人們哪兒涼快就去哪兒玩,避暑旅游成為夏季旅游市場熱點。2023中國避暑旅游發展報告發...


  入夏,多地高溫天氣頻頻,人們哪兒涼快就去哪兒玩,避暑旅游成為夏季旅游市場熱點。2023中國避暑旅游發展報告發布會近日在湖北利川舉行,期間發布的《全國避暑旅游發展報告》指出,今年避暑旅游需求旺盛,供應鏈不斷健全和完善。避暑旅游已成為推動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新動力和引擎。會上還公布了40個“2023避暑旅游優選地”名單。

  供應鏈不斷完善

  近期,人們出游意願高漲,避暑旅游熱度攀升。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對傳統高溫城市避暑旅游市場調查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傳統高溫城市的整體出游意願達到94.6%。在出游頻次上,今年暑期38.4%的居民計劃出游2次,35.1%的居民計劃出游3次。

  來自同程旅行的數據,6月以來,“漂流”相關產品搜索熱度增長272%﹔攜程數據顯示,6月中旬,“溯溪”相關產品熱度環比增長超50%﹔途牛旅游網數據顯示,選擇國內長線游的游客大多以避暑納涼為主,如雲南、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等目的地﹔百度指數大數據平台顯示,今年以避暑旅游為關鍵詞的搜索熱度在不斷攀升。

  《報告》分析,進入暑期,“端午+畢業季+暑期”疊加催動避暑旅游發展,暑期閑暇時間充足的人們更傾向於將避暑旅游安排在暑期的前半段,盡可能在釋放旅游需求的同時避開暑期旅游高峰,由此加速避暑旅游需求提前釋放。馬蜂窩數據顯示,進入6月,“國內避暑”相關搜索內容增長達150%,避暑旅游需求正在加速釋放。

  《報告》指出,為更好地滿足避暑游客的需求,各地加快避暑旅游產業鏈修復。避暑旅游目的地通過加密民航、列車班次,推出交通、景區門票等優惠政策,便捷客源地和目的地居民的往來。避暑旅游目的地提前做好酒店、民宿、交通、導游、康養、研學、在線平台等接待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避暑旅游供應鏈不斷健全和完善。

  散客游佔八成多

  《報告》指出,今年避暑旅游需求特征明顯。中長距離是避暑旅游的主要半徑,以自駕游、背包客、自助游為代表的散客避暑旅游佔比達83.1%,成為主流模式。氣候、旅游資源、品牌是游客選擇避暑目的地的核心影響要素。與2019年相比,避暑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在游客出行決策的重要性顯著提升。

  調查顯示,游客認為影響夏季出游最大的制約因素是“旅游線路和項目沒有吸引力”,因此,避暑目的地需加強對旅游線路安排的合理性,增加旅游線路吸引力,充分利用本地獨特的資源環境,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旅游線路。

  水上樂園、漂流、登山、古鎮觀光等受到避暑游客青睞,避暑旅游目的地民俗文化體驗等避暑旅游產品仍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報告》認為,打造避暑旅游目的地不只是倚靠自然資源,更要在創新產品體系、融合業態運營、打造差異化賣點上不斷深耕,常創常新,為避暑旅游市場增添新活力。

  鄉村、濕地湖泊、山地是避暑游客最喜歡的三類避暑旅游主題。《報告》指出,適宜的溫度、豐富的降水和立體氣候使避暑旅游目的地獨具特色,為開展旅游和休閑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高山漂流、人間花海、無邊泳池、星空露營、徒步登山、夜市美食、篝火晚會、叢林木屋、海濱燒烤、夜游街區等旅游資源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避暑旅游中。

  避暑旅游的本質是康養度假,追求高品質的健康生活。《報告》顯示,夏季關注養生的游客佔比高達89.1%,有九成受訪者認為避暑有利於夏季養生。目前全國“養生+避暑”新型業態迅速興起,康養避暑旅游市場進一步繁榮。

  構建產業新格局

  越來越多的旅游者將氣候條件作為影響旅游目的地選擇的重要因素,避暑旅游出游意願不斷提升,避暑旅游目標群體不斷增多。《報告》指出,老年人、學生和教師群體及高溫城市居民總計約3億人有較強的避暑需求。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主任戴斌表示,經過近十年的培育,避暑旅游已經完成了概念導入期,正在步入政策促進和商業實踐的新階段。避暑旅游正當時,已成為廣大游客、投資機構和市場主體的新共識,應推動避暑旅游、康養旅游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國避暑旅游空間廣闊,錯落有致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高山、峽谷、洞穴、湖泊、溪流等自然資源,為避暑旅游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和空間。《報告》建議,避暑旅游應打造細分避暑消費場景,針對性完善配套。根據避暑旅游群體、空間等的不同,避暑旅游場景可分為老年康養避暑、親子家庭避暑、青年研學避暑、森林避暑、鄉村避暑、山岳避暑等場景。不同避暑旅游場景對應所需的配套產品和服務設施不盡相同。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