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些汉服爱好者中的一员

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服、华服,是华夏礼仪文化的体现。 “同袍”,是混迹汉服圈的人对彼此的称呼,语出《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近些年,各类古装偶像剧热播...


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服、华服,是华夏礼仪文化的体现。

“同袍”,是混迹汉服圈的人对彼此的称呼,语出《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近些年,各类古装偶像剧热播,《白蛇:缘起》等国漫崛起,《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随着传统文化频频走进公众视野,汉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也以“网红”之姿,加速走入日常生活,不少市民开始在生活中重新拾起汉服,身着汉服出行。

在台州,汉服圈是一个以年轻人为主、充满活力的群体,成员大多是80后、90后。本期悦读城市,我们采访了汉服爱好者梁雅婷和王珊珊,听她们讲述与汉服之间的情缘与故事。

就是这些汉服爱好者中的一员

1

结缘汉服,一眼动心

2008年,梁雅婷迈进大学的校门,因为喜欢动漫,她选择动漫设计的专业。于是,在闲暇时间,她就在贴吧、论坛上逛着,和喜欢动漫的网友们交流。

一次偶然的机会,梁雅婷逛到了一个汉服的论坛。“论坛上这些汉服的图片深深吸引住了我。”就这样,热爱汉服的这颗种子种下了。只要在网上看到自己喜欢的汉服,梁雅婷就会把它画下来,开始正式了解汉服的相关知识。

2012年大学毕业,她在杭州找到了工作。“当时就觉得自己赚钱了,可以买得起汉服了。”梁雅婷说,在那一年,她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汉服,这是一套秦朝时期的正统服饰。

那时,梁雅婷对汉服还停留在纯粹的喜爱上。看到喜欢的汉服款式,她就买买买。趁着闲暇时候,她就穿着汉服出去拍照。

“一次回老家宁溪,想要找个摄影师帮忙拍照,于是就和朋友在贴吧上发了寻找摄影师的帖子,没多久他就自告奋勇来帮忙了。”提起和老公朱凯相识的经过,梁雅婷些许害羞地看了看坐在边上的朱凯。

那时候的朱凯因为喜欢摄影,刚入手了一台相机,就想着到处拍拍提升自己的手艺。“恰巧看到她发的帖子,就毛遂自荐了。”朱凯说,第一眼见到梁雅婷,心里就萌生了好感。就这样,两人从陌生人变成了朋友。

“后来她回到台州找工作,我就推荐她来我们工作室做美工设计,就这样慢慢在一起了。”朱凯宠溺地看着梁雅婷说道。

衣袂当风,裙带轻飘,头戴发髻的汉服爱好者们穿梭在城市楼宇间,尽显现代与古典的碰撞之美。来自黄岩宁溪的梁雅婷,就是这些汉服爱好者中的一员。

对于梁雅婷来说,汉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爱好,而是已经融入到了她的生活之中。在“入坑”汉服的这几年里,汉服给梁雅婷带来了许多朋友,更带来了一份令人羡慕的爱情。

就是这些汉服爱好者中的一员

2

因爱而学,携手圆梦

虽然平时做着与汉服不搭边的工作,但丝毫不影响梁雅婷对汉服的热爱。“一空下来,我就会设计汉服,把自己喜欢的款式、图案画下来。”梁雅婷说,“在网上看到喜欢的,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那时汉服没有像现在这么‘热’,制作和销售汉服的商家也不多,网上卖的基本上都是比较常见的基础款,样式不多,而且版型也不是特别好看。”于是,梁雅婷开始寻找店家订做汉服。

订做之前,梁雅婷会和店家沟通良久,告诉对方自己的想法、要求,尽管如此,最后到手的成品仍然还是跟预期的有落差。于是,她萌生了自己动手做汉服的想法,还入手了一台小型家用缝纫机。

让梁雅婷更加坚定要学会做汉服的想法,是在一次汉服聚会之后。看到“同袍”们穿着精美的汉服,互相探讨着传统礼仪,还展示着茶道、插花、配饰制作、书法、弹古琴等技艺,这让梁雅婷大受鼓舞。

“我意识到汉服不仅仅只是衣服,它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内涵。”梁雅婷说,“要想真正穿好汉服,除了在发饰等搭配上下工夫,更要在礼仪等个人素养、文化内涵上努力。”

从汉服的历史,到不同朝代的发展,还有发式妆容的考证,梁雅婷都从头开始学。为了研究汉服的演变历史,除了在网上、书上找相关内容外,夫妻俩还跑了许多城市的博物馆去研究。杭州丝博馆、上海历史博物馆、南京六朝博物馆、北京故宫……这些地方都留下了梁雅婷和朱凯的足迹。

“既然她喜欢,我就支持她、陪着她。”朱凯说。为了圆梁雅婷做汉服的梦,2017年,朱凯陪着梁雅婷到杭州,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服装设计学习,做起了“陪读老公”,每天照顾着老婆的饮食起居。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