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影人 国产电影强劲复苏,欣欣向荣。 但这种欣欣向荣,不包括国产文艺片。 甚至,在商业片高歌猛进的同...
国产电影强劲复苏,欣欣向荣。
但这种欣欣向荣,不包括国产文艺片。
甚至,在商业片高歌猛进的同时,文艺片市场不进则退,票房越来越差。
如今的国产文艺片两个结局:
靠演员或者错位宣发出圈的,被骂惨。
出不了圈的,连骂的人都没有。
但不管有没有人骂,票房都高不了。
只有惨和更惨的区别。
上一部大卖的国产文艺片,大约是全中国影评人都疯狂推的《宇宙探索编辑部》。
票房 6700 万。
娄烨最出圈、最 " 平易近人 " 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大咖云集,口碑爆棚。
票房 6500 万。
所以,7000 万,基本就是国产文艺片的天花板了。
而国产商业片的天花板是多少?
60 亿。
百倍的差距。
有人说,文艺片卖不动,还不是因为电影不行。
非也。
就像商业片卖得好,也不是因为电影质量高一样。
大把高质量的文艺片,票房惨到突破你想象。
和《宇宙探索编辑部》齐名的《永安镇故事集》,有杨子姗撑场,上映 10 天票房不到 300 万。
豆瓣 7.9,提名东京电影节最佳影片的《脐带》,票房 170 万。
豆瓣 7.3,提名上影节最佳影片,得到业内人士一致好评的女性电影《野蛮人入侵》,票房不足 100 万。
我非常喜欢,且强烈推荐的《小伟》,票房 150 万。
万玛才旦是当代中国最好的文艺片导演之一,他上一部《气球》无论是意境还是视听,都堪称艺术品。
但票房不足 700 万。
所以,《燃冬》的 2600 万票房,不算低了。
要不是博出圈的宣发,和三位人气演员带去的声量,此片会跟《野蛮人入侵》一样,成为小众影迷把玩的顽石。
胡歌在《不虚此行》的路演上说,文艺片更需要票房,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可他的卖力呐喊加上电影不错的口碑,电影也超不过 3000 万票房。
我甚至认为,吴磊和胡歌一起拍一组写真上映,粉丝们也能贡献 3000 万票房吧?
最最惨的,还是郑秀文的获奖片《流水落花》,上映两周票房才 15 万。
你没看错,15 万。
文艺片市场相比五年前、十年前,没有更好,反而更差。
为什么?
怪电影院不给排片?
当然不能。
电影院是盈利机构,排片少是结果,不是原因。
电影卖不动,《碟中谍 7》来了也没有排片。
指望院线经理靠情怀给文艺片排片,就好像老板 pua 你为了梦想上班不要工资一样。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国内艺术电影发行体系的缺失。
商业电影的上映周期是一个月,票房贡献主要集中在前两周。
属于时效性极强的快消品。
所以,商业大片会投巨额宣发费用,轰炸式营销。
《孤注一掷》成为票房黑马,靠的就是短视频平台的疯狂下沉营销。
但文艺片做不到。
首先,它没有那么多的宣传经费和宣发经验。
更重要的是,文艺片小众 + 慢热,不适合这种宣发模式。典型案例就是《地球最后的夜晚》。
文艺片就应该少排片 + 放长线,缓慢而坚定地吸引属于它的观众。
可是环境不允许。
相反,现实情况是,商业大片在无限期延长密钥,而文艺片却在死寂中退场。
怪观众看不懂文艺片?
要论批评,《消失的她》、《满江红》都是批评声铺天盖地,但并不妨碍他们大卖。
而中国文艺片观众其实相当庞大,哪个影迷的硬盘里,不存几部地下国产文艺片呢?
郑秀文的《流水落花》,也算有口碑有大咖,在上影节展映时,那也是一票难求的。
所以,还是院线规则和观众错位的问题,电影院被商业电影和它投喂出的商业片观众挤爆了。
让文艺片和它的观众,无处安身。
还有一个原因:短视频。
短视频将观众的情绪阈值刺激的非常高,刺激要快,要直接,要猛烈。
要不竭力地顺应我的情绪,要不彻底地反着来。
《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掷》大卖,也是因为故事本身够直接、够刺激、更猛烈。
设计一个无死角渣男,让女性观众集体恐惧,再集体幻想反杀。
这巅峰体验,我称之为:加长版短视频电影。
观众对文艺片越来越缺乏耐心,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
经济下行带来的文化保守主义的盛行,让大众本能地往主流情感靠拢。
主流,才更安全。
但文艺片的基因,就是挖掘个人体验,探索细微情感,关注少数派。
观众情绪被刺激过度,外加对主流之外的情感探索缺乏耐心,甚至充满敌意。
让文艺片的观众基本盘不断流失。
所以,我向来非常支持流量明星去拍文艺片。
就像《燃冬》,不怕误解和骂声,就怕连骂的人都没有。
比如,易烊千玺接下来有好几部文艺片,娄烨的《三个字》和毕赣的《狂野时代》。
希望有一部能打破 7000 万的天花板。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