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会尽量挑近期上映的热门电影

在成为无障碍电影解说志愿者前,李淑莹和郭倩欣几乎没有意识到数量庞大的视障人士还有着观影娱乐的需求。...


  

他们会尽量挑近期上映的热门电影

  观影现场

  

他们会尽量挑近期上映的热门电影

  口述员在电影放映过程中进行解说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谭洁文 实习生 彭可嘉 张思宁

  灯光关闭,投影幕开启,熟悉的金色龙标出现在银幕上,观影室随之安静下来。在观众席第一排的最左侧座位,一小片光亮透出,口述员李淑莹紧盯着眼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用余光注意银幕上的内容,手里握着电影口述稿。口述稿分为三列,左栏是对白提示,中间栏是讲解时的备注,右栏是口述内容。她要口述的电影是《长空之王》。

  随着一个个演员在电影画面中出现,李淑莹对照着口述稿,在演员台词间隙描述银幕中的一切:“高空的云层之上,画面缓缓向前推进,穿过厚厚的、像白棉花一样的云层……两架F35敌机划过海面,冲上天空,到达云层之上,并排飞行……”在她解说时,观众席上的人们或是认真聆听,或是低头思考。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观影活动,而是一场专门为视障人士准备的无障碍观影。观众席上坐着四十多名视障人士,他们无法“看”电影,李淑莹就把台词之外的电影画面口述出来,充当视障人士们的“眼睛”。

  与李淑莹接力解说《长空之王》的,还有今年大学刚毕业的郭倩欣和退役军人罗小婵——他们都是广东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加入无障碍电影解说服务项目的时间,从三个月到十年不等。虽然这个服务项目较为冷门,写口述稿费时费力,但在李淑莹和郭倩欣看来,能让视障人士和普通人一样享受现场观影的乐趣,就是她们坚持参与这项志愿服务的最大意义。

  曾被忽视的观影需求

  对于视力健全的人,观看电影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在成为无障碍电影解说志愿者前,李淑莹和郭倩欣几乎没有意识到数量庞大的视障人士还有着观影娱乐的需求。

  今年春节期间,郭倩欣偶然在B站上看到了电影《流浪地球》的无障碍解说版本——视频画面只有一张电影海报,配上电影原声,旁白在台词间隙解说场景布置、演员动作等。这条视频获得八十多万播放量,视障人士在视频下评论:“天哪,我是全忙(盲),居然发现了这个!真是福音,希望我们能被更多人看到!” “我是后天失明,这种描述至少我是能在脑内模拟出来的。”

  看完整条视频,郭倩欣才想到原来视障人士在看电影时,需要专门制作的无障碍版本。“对于视障人士来说,‘看电影’是需要额外花费精力才能够享受到的一件事情。” 抱着好奇心,郭倩欣在今年6月加入了广东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无障碍电影解说项目。

  要成为一名无障碍电影口述员,首先就要学会如何和视障人士相处。在无法使用眼神、表情交流的情况下,志愿者们必须依赖语言和肢体动作与视障人士沟通。为此,郭倩欣参加了专门的培训:在和视障人士打招呼的时候,她要先碰一下对方的手臂,说“XX先生/女士你好,我是某某,我来了”;走的时候也要再碰一下对方的手臂,说“XX先生/女士,我先走了”。

  由于版权问题和制作时间,大部分上传到网上的无障碍版电影,往往都是一两年前的电影。因此,当志愿者们在挑选线下口述的电影时,他们会尽量挑近期上映的热门电影,让更多视障人士有兴趣来听。

  “他们(视障人士)也会上网冲浪的,知道近期哪部电影最火。我们解说这些电影,就能让他们享受到和普通观众一样的观影娱乐。”李淑莹说。

  用语言描述演员动作

  在一场无障碍观影活动中,志愿者们的口述稿件,直接决定了视障人士们的观影体验。为了写好口述稿,志愿者们必须把电影反反复复地拉片观看。

  在撰写《长空之王》的口述稿时,李淑莹负责电影前40分钟的片段。她已经不记得自己把这40分钟的片段看过多少遍,“看的次数越多,解说稿就越完善”。李淑莹的孩子只有两岁,她白天还要工作,只能在工作和带娃的间隙,反复地修改口述稿,准备时间往往长达一个月。

  郭倩欣负责解说《长空之王》第40分钟至80分钟的部分——因为这部分文戏比较多,台词密、大场面少,适合她这样的新人口述。但即便如此,要写好口述稿仍要花不少工夫:她每天晚上花2个小时反复看10分钟的电影片段,撰写初稿;周末对着志愿者前辈试讲一次后,进入第二轮修改,把描述不清的片段再仔细看几遍。同一段10分钟的电影片段,郭倩欣要仔仔细细地拉片五次以上。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