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简介...
青海省地处中国西部腹地,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之一。现辖2 个地 级市,6 个自治州,3 个县级市,47 个县,省会西宁。全省平均海拔3000 米以上, 面积72 万多平方千米,总人口580 多万,因境内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而得名。
以高原为主体,青海省的地理构成呈现出十分壮观的多样性,包括辽阔草原、 高大山脉、盆地、戈壁、江河、湖泊,尤其以纵贯的东昆仑山和发源境内的黄河、 长江、澜沧江而被称为山宗水源之地。青海的山川草原曾经是西部民族交融演化的 大舞台,现在世居民族有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在青海总人 口中,汉族之外的民族占47%,其中藏族130 多万,回族近100 万,土族和撒拉 族是青海的独有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民族创造形成了丰富多彩,绚 丽夺目的文化艺术,人文资源丰厚,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青海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矿藏储量在全国居于首位。已发现矿产130 余种,探 明储量的有110 种,钾、钠、镁、锂、溴、芒硝、石棉、化工灰岩和硅储量居全国 第一位,其中许多矿产是属于国内外急需的资源。闻名遐迩的柴达木盆地,素有“聚 宝盆”之美誉。青海天然草原辽阔,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可利用草场面积5 亿亩, 发展畜牧业物质基础雄厚。全省有经济动物400 多种,野生植物1000 余种,具有 贮藏量大、种类多、用途广、高原特色显著的特点。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有“百 鸟王国”的青海湖鸟岛,“高原的西双版纳”孟达自然保护区,藏传佛教著名寺院 湟中塔尔寺,伊斯兰教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的东关大寺,阿尼玛卿大雪山等,是了 解青海地域文化和旅游的好去处。“海藏咽喉”的日月山和全国最大的人工水库龙 羊峡、都兰国际狩猎场、坎布拉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蚕豆、豌豆等,经济作物以油菜籽为主,畜产品 主要有牛羊肉、羊毛、羊绒、牛毛绒、驼毛绒、牛奶等,工业产品主要有电力、原油、 原盐、原煤、钢及钢材、铝锭、电解镁、纯硅、石棉、钾肥、金属切割机床、水泥、石棉制品、 纱、乳制品、布、呢绒、毛线、毛毯、皮革等。
由于受历史上发展水平低、自然条件严酷等方面的制约,青海属中国欠发达地区。但是,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契机,以青藏铁路、 西宁火车站、曹家堡机场二期、青海大剧院、海湖体育中心、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二期等 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在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大量资金的持续支持下,把握发展机遇,克服重重困难,奋力打造“三区”,青海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社会事业、 农牧民居住环境、生态环境都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省生产总值由1978 年的15.54 亿元 跃升到2014 年的2301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 年的428 元增加到2013 年的39823 元。 随着医疗水平条件的改善,全省各族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提高,人均预期寿命 由1949 年初的48 岁增加到了目前的70.34 岁。
在民族地区,我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我们还 立足于农牧业生产资源,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提高种养业效益,建成了 一大批区域化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农牧民群众收入得到不断增加。
青海是我国除西藏自治区外面积最大的藏族聚居区,全国10 个藏族自治州中6 个在青海 省,藏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6%。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我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以藏文化为例,我们对藏族语言文字、歌舞、书法、绘画、雕塑、建筑、医药、非物质文化遗 产等方面的搜集、整理、挖掘、研究、发展方面予以了很大支持。对藏族语言文字、格萨尔说 唱艺术、热贡艺术等方面的发展,从国家到地方都予以了持续的支持,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近年来,我们在对自身特性和当代社会环境充分认识的前提下,以较大力度进行了一系列 文化创意,并且拥有了成功的范例。主要包括以诗意话语书写青海的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以交 响音画传播青海的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音乐会,以影像青 海融入世界的三江源国际摄影节和世界山地记录片节以及“大美青海”展示推介活动。还有环 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三个体育品牌。 这些既有青海自然人文内涵、又具独特创新视角的文化旅游体育品牌,已经成为我们进行文化 创意的代表作。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