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明星和精英遇见匠人——浏阳夏布走进《百心百匠》后的思考

谭智祥在指导市民绩纱。通讯员摄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易禹琳6月24日,浏阳夏布第五代传人谭智祥度过了热闹的一...


当明星和精英遇见匠人——浏阳夏布走进《百心百匠》后的思考

谭智祥在指导市民绩纱。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易禹琳

6月24日,浏阳夏布第五代传人谭智祥度过了热闹的一天。上午,长沙学院的老师带着38名学服装设计的学生到他所在的浏阳市高萍乡夏布工坊来体验织夏布。中午,他匆匆往长沙梅溪书院赶。下午,他和大型文化公益纪录片《百心百匠》发起人孙冕携花城出版社新书《百心百匠》,出席 “致敬匠心·走近千年夏布”活动。晚上,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回浏阳,补浆、收布,忙活到22时,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记者说:我每天就是这样重复地做着这些事。

也许只有在深夜,当白天的热闹和喧嚣都散去,我们才能冷静地走近这传承千年的夏布,触摸它背后闪光的匠人精神。

“化缘人”孙冕:希望“百匠”“千匠”地做下去

孙冕,中国新锐杂志《新周刊》的创建者。他43岁创办的杂志和他满世界的登山运动时常引起轰动, 63岁的他却想停下来,做一档大型文化公益纪录片《百心百匠》,让100个社会精英、演艺明星卸下光芒,躬身俯首向匠人精神致敬。项目甫一提出,李亚鹏、杨澜、王潮歌和陈凯歌就成为共同发起人。

6月24日,孙冕出现在梅溪书院,自称是“化缘人”。2017年,他 “化缘”到孙楠、李泉、李亚鹏、老狼、吴秀波等明星和社会精英零片酬跟老工匠学造纸、斫琴、花丝镶嵌、砖雕、绘唐卡、刻皮影、织宫毯和夏布,制作白茶和绢面人偶。《百心百匠》第一季已于2017年年底在湖南卫视、优酷和芒果TV播出。被网友戏称为“明星变形记”,收视率最高时达到0.449%。《人民日报》点赞:“《百心百匠》很好地揭示‘匠心’传承的价值与意义”。

谭智祥至今记得,《人民的名义》的主演柯蓝和90后歌手齐羽嘉去年夏天来学织布,学了整整3天,每一道工序都体验了,柯蓝还买了很多围巾。

捧着刚出版的记录第一季台前幕后的新书《百心百匠》,孙冕说,第一季只做了“十匠”,第二季即将开始。希望自己的儿子、孙子都能参与,“百匠”“千匠”地做下去。他也希望大学生们都能来参与,记录下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

传承人谭智祥:只要还有苎麻,我就会坚持下去

“质如轻云色如银,状似明月泛银河。”6月24日下午,梅溪书院。谭智祥向慕名前来的大学生们展示了“世称最佳”的浏阳夏布,并当场示范绩纱,手工将原麻分离成发丝般粗细。41年的绩纱操作,磨掉了他拇指和食指肚上的指纹。24.6米长的一匹夏布,完成要70多个工时,光上浆,一次只能刷2米,要反复上3次,如果上浆时遇上大雨,丝线就会报废。

谭智祥凌晨5时起,到晚上10时,日复一日地织布,似乎生活没什么变化,但他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他一年要织上万匹布,现在每年只有2000匹左右订单,其中多亏日本的桥本先生每年的固定订单。

谭智祥有时也怕订单多,没有原材料。自己种了3亩地的苎麻,但全收完,还要亏人工,只好去外地购,限于收麻时间和方法,又难以保证质量。有时候有了布,花纹复杂点,就没人想织。除了人工和原材料涨价,深加工也是个问题,10年前,桥本先生请谭智祥去日本参观他自己织的夏布做的成品,非常柔软,听说是很早从中国传过去的,我们自己却丢了。古法的捶、蒸、踩,甚至孙冕请设计师添加生物酶来软化,柔软度也稍欠。

谭智祥还苦恼,他只会织布,像申请文化产业资金之类的,他不会填材料。但谭智祥说,只要还有苎麻,他就会把夏布坚持做下去。

90后大学生:浏阳夏布新生的曙光

6月24日,记者在梅溪书院惊奇地发现,热烈地围住孙冕和谭智祥的是满堂年幼的孩子和湖南大学、湘潭大学、长沙学院及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大学生。他们对夏布表现出浓烈的兴趣,种下了种子,也许他们当中就会出现解决浏阳夏布柔软度甚至让夏布新生的人。

6月24日晚,谭智祥告诉记者,近几年,他接待了很多年轻人。2015年,他的夏布工坊成为北京服装学院的实习基地和夏布研究基地,每个学期请他去北京上15天课。今年5月,清华美院的老师带着学生来了,要他学日本人的方法收麻,补贴他的人工费,还告诉他,明年可能要开中国麻博会。早两年,还有一个“海归”的常德小伙,跟他学习后,在北京开了工作室,买了12台织布机,让北京人体验织夏布。深圳一家服装公司也购了12台机器,让大家了解服装面料的发展史。让谭智祥欣慰的是,今年高二的小女儿的梦想是考上“北服”,传承夏布。大女儿学医,但夏布的各个工序都会,休息时,会回来帮忙。

一批大学生走近千年夏布。你看到了吗?浏阳夏布新生的曙光已跃出地平线。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