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墙’采用炸、烧、炖、煨等十多种烹饪技法

人民网北京12月17日电(叶青卿)“福”藏留香处,食在山海间。“在有福之州,抬头见福,低头品福,那必须要把‘...


人民网北京12月17日电 (叶青卿)“福”藏留香处,食在山海间。“在有福之州,抬头见福,低头品福,那必须要把‘福气’吃到肚子里。”15日,在人民网1号演播厅举办的“有福之州”文旅推介会上,东南卫视主持人刘伟作为“品福”代言人向世界推介福州美食。

东南卫视主持人刘伟在“有福之州”文旅推介会上分享《单海峰为醉福乡》。人民网摄

东南卫视主持人刘伟在“有福之州”文旅推介会上分享《山海风味醉福乡》。人民网摄

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闽菜之王‘佛跳墙’,小小的一尊坛子里,却装着鲍鱼、海参、杏鲍菇、蹄筋、花菇、墨鱼、瑶柱、鹌鹑蛋等山珍海味。”刘伟说,“‘佛跳墙’采用炸、烧、炖、煨等十多种烹饪技法,文火煨制多日,取名‘福寿全’。”一勺热汤,就是热气腾腾的“福气”。

一坛佛跳墙。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一坛佛跳墙。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Q弹有劲儿,能像乒乓球一样跳起来,溜圆的丸子用鱼包裹猪肉,一口咬下,满嘴汁水。“这就是福州的鱼丸,又叫做‘福丸’。福丸越大,福气越大。”刘伟介绍道,福州是“中国鱼丸之都”,鱼丸年销售30亿粒,年产值达70亿元,约占全国50%市场份额。一粒鱼丸,就是团团圆圆的“福气”。

圆溜溜的福州鱼丸。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圆溜溜的福州鱼丸。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福州的“太平燕”形似馄饨却别有洞天,外皮是猪肉捶制而成,名副其实的“肉包肉”。“福州人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别,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之吉利。”刘伟说,一碗“太平燕”,就是平平安安的“福气”。

寓意平平安安的“福州肉燕”。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寓意平平安安的“福州肉燕”。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丝细如发、柔软而韧、入汤不糊,这是福州线面的精髓。刘伟说,宋朝中原人南下迁徙时,把线面带到福州,而后福州人用和面、揉条、串面、挂面、拉面、日晒、挽面,让线面经由阳光的曝晒与自然风干,形成银丝般的的细长面条,再扎成一小束(福州话叫“指”),隆重地出现在福州人的生日、结婚、生子等重要日子。一指线面,就是长命百岁的“福气”。

细如发丝的“福州线面。”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细如发丝的“福州线面。”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鸡汤汆海蚌、淡糟香螺、荔枝肉、南煎肝、醉排骨、爆炒双脆……刘伟细数起福州的美食,感慨这是享福、吃福、集福、纳福的‘人生福气’。”得益于“海上福建”的食材“天赋异禀”,福州美食海纳百味,追根溯源,通达中原,是千年的历史韵味。五口通商,海丝交融,舶来的风物又丰厚了福州美食文化的万千风情。

闽菜“鸡汤汆海蚌”。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闽菜“鸡汤汆海蚌”。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在刘伟看来,福州之味见证着一方‘福地’源远流长的历史,刻进了城市肌理,塑成了福州人的精神风骨,肩负着穿江达海的开拓精神。

闽菜“淡糟香螺”。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闽菜“淡糟香螺”。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来福州,享福气,尝闽菜,品人情,山海风味醉福乡”。刘伟诚邀宾朋做客“有福之州”。

人民网 杨灏昱剪辑

(责编:陈楚楚、刘卿)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