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向匠人学习传统技艺

▲李泉(左)学习古琴制作。 ▲孙楠(左)学习唐卡制作。湖南卫视供图 古琴、唐卡、夏布、宫毯、皮影戏……这...


原标题:《百心百匠》:以匠心动人心

一对一向匠人学习传统技艺

  ▲李泉(左)学习古琴制作。

一对一向匠人学习传统技艺

  ▲孙楠(左)学习唐卡制作。 湖南卫视 供图

  古琴、唐卡、夏布、宫毯、皮影戏……这些凭借老祖宗的智慧衍生出来值得代代相传的绝技和工艺却在当下面临着碎为瓦砾的危机。手艺人如何生存,技艺如何传承,这些鲜活而值得留恋的民族文化又该如何解读才能被年轻人接受和重视,早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大型公益文化节目《百心百匠》正在湖南卫视每周一至周四19:30播出,节目邀请李亚鹏、孙楠、柯蓝、吴晓波等名人探访民间匠人,一对一向匠人学习传统技艺,通过讲述名人深度体验的故事,展现传统文化发展现状,揭示传承匠心的意义与价值。

  艺人零片酬,工匠是主角

  “工匠精神”在2016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仅让这个词入围了当年《咬文嚼字》的十大流行语,更让匠人群体成为这两年IP界的爆款,《我在故宫修文物》《非凡匠心》《了不起的匠人》《讲究》等一批匠人纪录片也随之风靡开来。作为又一档以匠人群体为目标的节目,《百心百匠》有何不同?

  “我们试图用年轻人喜欢的表达方式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用最年轻的语态,让濒临消亡的中国手工艺及其传承者重获关注。”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百心百匠》制片人朱坤如此表示。

  在《百心百匠》里,参与者掏出赤诚之心,像一个小学生一样,向工匠精神致敬,用一个学习观察的角度进入工匠世界,引领观众进入这个精神家园。“体验视角是我们这个节目跟之前那些纪录片不太一样的地方。”朱坤表示,但是如此的设定,并不意味着节目变成了一档综艺或者明星真人秀,“我给这档节目的定位还是文化节目,明星在节目中是体验者,是点缀,节目中不会设定很多复杂的任务让明星完成,明星的作用是带领观众沉浸到某个具体的工艺里,真正的主角还是匠人和工艺,看了我们节目的观众会发现,60%以上的镜头都是给予了我们的工匠和工艺。”

  据朱坤介绍,明星来参加这档节目,都褪去了光环,以普通人的面貌出现。“他们基本上不化妆、素颜,有的男艺人甚至偶尔连胡子都没刮,穿得也很朴素,就这么来了。”

  李亚鹏体验的项目是古法造纸。节目录制时,李亚鹏不仅没带助理,还主动要求为师父张逢学老人做顿饭,行拜师礼。

  孙楠出于对唐卡文化的热爱,不仅帮节目演唱了主题曲,还在西藏转山3天,然后虔诚地到拉萨学习唐卡制作技艺。孙楠对节目组说:“我什么都没带,没化妆,我就想像普通藏族人那样,转山、画唐卡,了解他们的想法。”

  “每个明星在接触匠艺时,都有自己的切身感受。”朱坤表示,《百心百匠》这个节目是零片酬,工匠们才是片中的主角。

  优先选择待抢救的工艺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各种老手艺也各自精湛,展现中国手艺的节目一直受到观众喜爱。那么,这些节目最喜欢探索什么老手艺?是怎么确认手工匠人人选的呢?

  对此,朱坤表示,第一条就是要求技艺本身很精湛,有大师风范,拍摄起来很有美感。“比如我们之前想过要拍核雕,核雕的成品是很精美的,对技艺本身的要求也很高。可是转化成镜头时,除了成品的展示之外,基本上就只有坐在那儿雕刻的工作场景了。这样的工作场景30秒可以,1分钟也可以,但是做成20分钟的节目,观众就会坐不住了。”

  所以,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手艺中,朱坤最先确定的就是要找到那些“有场景、有环节、有比较复杂的加工流程的手艺”。他强调:“这并不意味着工艺有高低之分,没有人可以说做唐卡就比做核雕更高级或者更艰难,只是说有的技艺并不适合在节目中呈现。”

  另外一条重要的选择标准就是,节目组会尽量寻找一些需要保护和抢救的工艺。“很多工匠技艺没有传承人,很可能说断就断了。所以我们要把它们‘抢’出来,这也是我们优先选择的标准。”

  此外,明星和工艺的匹配度、匠人在镜头面前的表现力、工艺背后的故事等也都是节目选择时重要的考量因素。

  事实上,由于讲述工匠群体的节目增多,嘉宾的选择难以避免地会出现重复。例如在《百心百匠》和《了不起的匠人》中都出现了唐卡,也都有出生于唐卡绘画世家的旦增平措作为嘉宾。不过,《百心百匠》在拍摄唐卡时,除了邀请到旦增平措外,还邀请了他父亲、国家级勉唐派唐卡绘画大师丹巴绕旦,噶玛嘎孜画派的画师嘎玛丹增。“节目组在前期调研时会尽量避免选题和匠人的重复,但有些选题本身很精彩,选题中又有一些不得不提的匠人,在这种情况下,会尽量挖掘出一些新的故事。”朱坤说。

  朱坤透露,节目策划之初想做100个选题,这一季已经呈现了10个故事,剩下的期待未来慢慢展现给观众。

  提出文化传承的产业方案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