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去河南当地的小学、幼儿园演出

“如果有一天打不动了,我就转行做老生,把豫剧唱给更多人听。豫剧起源于河南,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


  “如果有一天打不动了,我就转行做老生,把豫剧唱给更多人听。”传承豫剧文化一直是90后“武生”孙书旭坚持“打斗”的动力。从接触豫剧至今13年里,虽然收入不容乐观,身体也因训练常年伤痕累累,但他依然坚持,并试图找寻新的发展突破口。

  “这几下真带劲,一看就是反复练习‘磨’出来的”、“武出中国范儿,真棒”……

  从两年前的几千粉丝到现在粉丝突破15万,孙书旭用快手一路摸索,居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同龄人热爱豫剧,让孙书旭又看到了发展希望。

  热爱成执念

  1993年出生的孙书旭是一名武生演员,从石家庄艺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一个民营豫剧团,一干就是好几年。豫剧的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组成,通常说法又分为四生、四旦、四花脸。当被问及“为什么想要当武生”时,孙书旭说:“我的梦想就是舞刀弄枪”。

图片包含 人员, 男士, 地面 描述已自动生成

  孙书旭的老家在河北邯郸农村,活泼好动的性格让他很快成为村里的“小霸王”。“那时候学习成绩不好,总喜欢调皮捣蛋,没少和人打架。”“武力能解决一切”是孙书旭小时候笃定的信念,直到他真正找到了武力的意义。

  “我第一次看戏曲表演是十岁左右,电视里放着戏曲类节目《梨园春》。唱的什么倒是听不懂,但看到有几个人在台上翻跟头,就感觉特别酷。后来问我爷爷,才知道那个角色叫武生,特长是能打。当时就在想,如果我成为一名武生,是不是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打架了?”孙书旭向家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Library/Containers/com.tencent.xinWeChat/Data/Library/Application%20Support/com.tencent.xinWeChat/2.0b4.0.9/be71bf3eb0b092b2ba41f8f6f1d0a1df/Message/MessageTemp/9e20f478899dc29eb19741386f9343c8/Image/15321565775426_.pic.jpg

  相比于强迫孩子学习,莫不如让他做点喜欢的事,何况戏曲还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出于这些考虑,家人同意让孙书旭试一试。一开始,孙书旭只是跟着村里的老先生学习基本功,一段时间后,家人见他坚持练习,索性送他去专门的艺校学习。

  豫剧起源于河南,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逐渐发展起来,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韵味醇美等特色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第一次和更加专业的人一起培训,让孙书旭发现了明显的差异。“虽然基本功都差不多,但我动作招式的专业度和熟练度都不够。看见别人练得比我好,我心里很难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别人练几十遍的动作,我就练上百遍千遍,直至做到零失误。”很快,孙书旭不仅跟上了其他人的进度,骨子里的执念也让他更加坚定。“没别的原因,就是热爱。”

  发展成难题

  但这条路并不容易,参加工作后的孙书旭第一次感觉到这行的难处。“以我现在所在的剧团为例,2600元的基本工资,加上每场50元的补助,按照每月最多60场演出来算,我最多能赚不到6000元。”而造成孙书旭低收入的直接原因是“戏曲表演票价上不去”。由于受众人群年龄偏高,加之受众范围较小,一场演出下来,利润微乎其微。

  尽管豫剧自身具备天然的讨喜优势,但唱腔老派、着装单一、剧目过于传统,以致于许多年轻人无法走近豫剧。用孙书旭的话说:“好多80后甚至70后,都听不懂豫剧,更别提90后了,还能坚持多久?”老腔调、老剧种确实需要更多新生代发扬和传承。

快手里的“老戏新唱”:大武生的新生代

  “好在有国家政策扶持,让我们看到了希望。”2017年,《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出台,其中明确指出为丰富戏曲教育丰富多样,要大力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孙书旭和他所在的民营团也响应国家号召投入到戏曲改革中,经常去河南当地的小学、幼儿园演出,为小朋友熏陶豫剧基本功。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