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网络的加速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适配手机屏幕的竖屏格式成为视频新闻的新形态并呈现爆发式增长。竖...
摘要:伴随着网络的加速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适配手机屏幕的竖屏格式成为视频新闻的新形态并呈现爆发式增长。竖屏时代重新定义了新闻类视频的影像规则,它以轻量化的内容、个性化的叙事和适应移动端的元素编排,带来了视频的画面革新;又以流畅便捷的操作和沉浸式的体验,满足了用户的社交和心理需求。本文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作品内容、形式等,观察传统媒体如何适应当下的短视频平台新形态,试图探究竖屏给视频新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背后的问题与挑战,并为未来竖屏视频新闻的发展方向给出建议。
关键词:竖屏 视频新闻 移动端 “人民日报”抖音号
引言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视频的理解就是宽大于高的横式结构,从电影到电视,发明者根据人们横向视域的生理构造确定了水平长方形的景框,在百余年的历史变迁中,形塑了人们对影像的理解与接收。
然而伴随着网络的加速升级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移动端的消费成为主流。手机观看的视频最初只是传统视频的缩小版,需要在画幅上下加黑色背景以适应屏幕,通过旋转才可以全屏播放。如今,一种全新的、为手机屏幕而生的视频格式——“竖屏视频”正变得越来越普及。它突破宽高比4:3或16:9的传统要求,以完全竖直化、小取景的新颖形态成为短视频领域的新风口。
起初竖屏视频是在直播、自拍等娱乐休闲领域兴起,但严肃正式、信息量较大的新闻类视频介入较少。自2015年起,美国社交软件Twitter推出“Moments”选项卡,采用竖屏格式显示照片和视频。Snapchat推出Discover版块,将视频统一以竖屏模式展示,吸引了《华盛顿邮报》、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众多主流媒体的入驻。2016年末,BBC(英国广播公司)也将竖屏视频引入其客户端中。 我国的竖屏视频新闻发展和世界基本同步,也是从泛娱乐类节目逐渐扩展到新闻等各种领域。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新闻、新京报“我们视频”、梨视频等新闻媒体纷纷在客户端以及抖音、微博故事等平台上做出竖屏尝试。
竖屏时代重新定义了视频新闻的影像规则,这不仅仅是画面的剪辑加工,更是一种全新的影像话语。本文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研究对象,截至2019年9月15日,其发表作品848个,粉丝数达4028.1万,获赞数达14.1亿。根据《2018抖音大数据报告》,在1344个媒体号中,“人民日报”的粉丝量、累计播放量均为第一。 更重要的是,与其他新闻媒体相比,“人民日报”脱胎于传统的纸质媒体,积极投身媒介融合的大潮,在技术、内容、平台等多方面进行产业延伸,从平面媒体进军视频领域,从严肃正式的国家媒体转换到娱乐轻松的抖音平台,其中的变化可以更有代表性地展示出竖屏视频新闻的全新业态。本文将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试图探究当下竖屏视频新闻的画面与传播形态特征,以及背后的问题与挑战。
一、竖屏视频新闻的画面革新
(一)内容轻量化
新媒体时代,网民的阅读习惯越发碎片化与移动化,面对海量信息,人们只有零散片段的时间进行阅读,而且往往在地铁公交、步行等快速移动的场景中完成。竖屏视频作为由短视频衍生来的形式,天生就具有时间短、内容少、节奏快的特点。“人民日报”抖音号的视频绝大多数时长为十几秒,符合“抖音视频15秒”的一般规律,且多是社会、生活、个人宣传等类型,结论明晰不复杂,文字、视频一目了然,配合左下角的三四十字的标题、概括,保证信息精简易懂,用户可以第一时间了解主题,决定是继续观看还是快速上滑。在节奏上,省去传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串词、空镜头与慢镜头,紧紧围绕主题,满足用户轻量化的阅读需求。
(二)放大细节,以个人为叙事中心
横屏视频的视野开阔,能呈现的主体层级多,符合人体两眼视域的排布让观众有能力同时获取很多信息,但也带来了视觉负担。与之相比,竖屏视频可容纳的画面非常有限,纵深感和层次感很弱,需要将画面的重点集中在一个对象上,常用近景、特写镜头,通过放大主体细节来更深入地刻画对象。(图1)此外,与以人的身高为宽的横屏视频不同,竖屏以人的身高为高,人像在画面中比例更大 。竖屏更适用于展现新闻里的个人,他们被放大到画面的100%,动作、神情、外貌等细节更容易被捕捉到。(图2)由此带来了一场新闻话语的革新:新闻不再使用宏大叙事、背景延伸,而是关注个体发展;逻辑不必严格按照导语到正文的顺序,而是直接切入细节。这是一种对快节奏、碎片化趋势的回应,也是当代个人主义兴起、去中心化要求增长的表现。
(三)画面的全新编排
1.背景、字幕的量身设计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