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见仁见智的争执不谈

裸贷、租金贷、校园贷……现在又横空出世了“美容贷”。各色套路贷在诈骗年轻人的路上,宛如暑期档的烧脑宫斗...


原标题:“美容贷”盯上了年轻人!(健康中国)

  裸贷、租金贷、校园贷……现在又横空出世了“美容贷”。各色套路贷在诈骗年轻人的路上,宛如暑期档的烧脑宫斗剧般让人眼花缭乱。

  美容贷挖坑设套的技术并不高明:医美机构为骗取贷款,抬高消费价格,虚构消费项目。例如,将平时价值几百元的玻尿酸涨到几千元,甚至会故意伪造1至2个项目,与中介公司联手诈骗消费金融公司。在这个诈骗链条上,医美机构拿高额分成,贷款平台坐收客户,中介则赚取不菲佣金。如此“心照不宣”地倾力合作,最后是消费者被步步诱导,欠下一身债。

  美容贷如塞壬歌声般引得消费者前赴后继往里跳,仅仅是贪念使然吗?恐怕还有两重现实的社会性肇因:

  一是“颜值正义”的流弊。这些天,舆论场在纠结中国男孩“娘化”的真伪命题之辩。抛开见仁见智的争执不谈,妆容精致、整容如吃饭,确已成为部分年轻人的病态偏好。更何况,当颜值成为新就业歧视的变种,火上浇油的美容贷还愁骗不到“客源”?

  二是“超前消费”推波助澜。时下,“隐形贫困人口”一词走红网络,连篇的网络爆文开始对“超前消费”做出反思与反省。《2017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报告》显示,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年轻人办理信用卡的比率超过76%。天津大学发布的《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调查报告》则显示,29.03%的大学生申请过贷款,其中超过六成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贷款。信用消费、超前消费的模式,特别获得新生代90后大学生的认可。

  不会挣钱、特敢花钱,漠视信用、没有财商。当这些标签成为新生代消费者的群体画像之时,换个马甲就盆满钵满的套路贷大概只会喟叹“人傻钱多速来”。

  各色套路贷横行无忌,说到底,主要责任仍在于市场监管。校园贷这只过街鼠,已被银监、教育及互联网金融协会等相关机构先后出重拳整治。

  不过,校园内的现金贷好管,校园外的美容贷就难了。南京市消协就曾发出过预警,称中介和美容机构勾结在一起,采取非常规手段将没有还贷能力的消费者忽悠进来。但是,消协的喇叭再响亮,也终究没有执法权;而那些年轻的消费者就算有心依法维权,也会遭遇取证难、成本高的玻璃天花板。

  当下的问题是,谁来牵头组织集中治理这害人不浅的美容贷?如果没有“终生行业禁入”、“惩罚性赔偿”等罚单兜底,法治对美容贷等乱象的治理就会过于手软。良法善治,乱世重典。对年轻人来说,应明白一个老理:一切消费都当“三思而后贷”——这才是健康的消费观。

(责编:周婉婷、焦隆)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