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則是流行與5、6位甚至10位以上的室友共住的 share house;在食的方面

womany 編按:常常聽到日本人很大男人這個說法,雖然不能以偏概全,但可以透過女人迷作家 Miss G 的親身例子,看到...


看到日本女人的獨立從小開始,並深知如何拿捏依賴與自主的平衡,無長時間的陪伴,也能保持彼此需要的感覺。

我第一次知道什麼叫「感情獨立」,是在交了第一個日本男友以後。在許多身邊朋友甚至我自己的觀念裡,大家沒說出口,對好男人的定義似乎是:會做人,更要做牛做馬再加個座騎。當時我照用這樣的心態和日本男生交往,不只鼻子碰了一層灰,一開始心還涼了一大半。

由於東京首都圈幅員廣大,多數人只能靠電車通勤,要溫馨接送?約會完只送妳到票閘口是正常,送妳到月台幾乎是沒有、何況送回家;要常見面?因為各自的上班地點大多橫跨半個首都圈之遠,一個禮拜見一次也挺標準;可以隨時急 call 訴苦討拍?日本人有全世界最會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毛病,接通電話的第一句話一定是問對方:「親愛的,你現在方便說話嗎?」(延伸閱讀: 「日本女人隨時都要帶妝」背後的日本禮貌哲學!)

中午想打電話,擔心他在開會;晚上想傳簡訊,心想他還在加班。日本男人甚至覺得有時傳個 line,不用通電話也盡到了每天關心的義務。

這些對台灣女生來說,完全打零分的狀況,對日本女生來說沒什麼見怪不怪的。以前是納悶我們被寵壞的原因,觀察後發現,日本人有相當純熟的「獨自生活」能力,而且是從小就被訓練出來的。

#455460563/ gettyimages.com

女人的獨立從女孩開始

曾經和幾個家裡有小小孩的日本家庭用過餐,除了強褓中的嬰兒,其他一歲半、五歲、七歲的孩子們,都是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自己用餐。孩子們可能會有挑食的毛病、或是途中想離開餐桌,但只要父母稍微提醒,依舊還是坐著,不需要父母半哄半餵,連一歲半的小小孩都可以自己用餐完畢。

我還沒研究日本人妻怎麼訓練小孩吃飯,但在路上,常見到大人讓兩三歲的小孩自己上樓梯、坐手扶梯和過馬路。大人沒牽他們的手,但視線也絕對不離開小孩。(法國的育兒案例: 法國媽媽輕鬆教養,孩子好快樂好自由)


馬路和手扶梯都是一般認為危險的區域,在幼兒園階段,學校老師也會帶小朋友練習過馬路。換句話說,日本小孩從小被訓練,在危險中獨自確認自身的安全,似乎也間接培養出日本人面對危機時的鎮定心態。在東京搭電車,也常看到背著書包、帶個黃色帽子的 小一新生,自己搭電車回家,相當的獨立。

當然,在正常感情中是不至於有什麼危險情況,然而受過如此嚴密的訓練,讓日本人從小在食衣住行上學習獨立,長大後在交往過程中,也就不怎麼需要依賴另一半。(延伸閱讀: 這個他哪一點最值得依賴)

是任性?還是依賴?

可能台灣女孩會覺得疑問的是,如果我不能依賴另一半,那交男朋友幹嘛?對此,我們可以從日本兩性專欄作家内埜さくら在文章中提到的來思考:

男人其實喜歡被另一半依賴或撒嬌,因為這時他們可以感受到「被需要感」,男性尊嚴也油然而生。但因為男人是容易擔心被淘汰因而隨時處於競爭壓力下的社會性動物,此時如果另一半太過依賴他們,反而會造成他們額外的壓力,進而疏離這段關係。

由此可見,「適度」而不要「太過」的依賴是很重要的。但要如何在「適度」與「太過」之間拿捏呢?舉例來說,要求男生做牛做馬、隨 call 隨到、把「你不這樣做就是不夠愛我」當作天經地義的論點施壓於對方,都是太過依賴甚至已經到了無理取鬧的地步。

日本女生不會覺得約會完要自己回家,男人就是不愛她;也不會覺得男人因為工作忙碌無法陪她,就是對她不好。相對的,當自己迷惘時,向男人詢問意見,或是當自己忙不過來時,請求男人的協助,都是「適度」的依賴,也會讓男人看到自己女友可愛無助的一面。(推薦你看: 把眼淚化作你的柔軟力量)

除了把「適度地依賴男人」當作一件拿手事之外,經濟上的自立也有利於感情的發展。所謂經濟上的自立不光只是女生自己有賺錢、有收入,而是願意支付兩人在感情上共同發生的消費支出,舉凡吃飯等小事一切在內。當女生願意平攤或是照著兩人認為合理的比例負擔約會的花費,發表個人意見時才能保住說話的份量,男人也會覺得自己的女友是「有自己個性的女人」。

接下來,日本的一個人生活不尷尬

一個人吃、一個人生活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