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势在必行。传统文化何以插上科技的翅膀,数字文化又如何植根中华文明之中?9月20日...
智能时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势在必行。传统文化何以插上科技的翅膀,数字文化又如何植根中华文明之中?9 月 20 日,由江苏省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文化数字化专题报告会暨第 5 期紫金文化产业沙龙在南京举行。来自文化产业领域的专家、业内人士相聚一堂,交流融合,硕果累累。
数字化 " 浪涌 ",传统文化 " 破局 "
"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陆志鹏认为,繁荣数字文化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数字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增添新活力,另一方面,数据要素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境界。
△陆志鹏
陆志鹏说道,二者有机融合,便成为文化繁荣的鲜明特征,而双轮驱动下,又为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提供重要动力。
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文化资源大国。陆志鹏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已组织开展多次全国性文化资源普查,形成了海量文化资源数据。应当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语料库。" 文化语料库可丰富文化数据的应用场景,有效放大文化资产规模。"
他展望:" 文化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机融合,将推动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有效实施和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数字化浪潮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有效路径!"
业内人士揭秘," 爆款 " 是怎样炼成的?
相关领域的大咖,也从不同的维度,分享了他们各自的心得与看法。
△路红莉
河南卫视 " 中国节日 " 系列节目主创路红莉从科技赋能的角度,畅谈了中国美学的新生机。她介绍,2021 年至 2023 年," 中国节日 " 系列节目的海外平台总观看量,超 5000 万人次,覆盖全球 72 个国家和地区。
路红莉表示,节目爆款的重要原因,是 " 最中国的元素结合创新表达的视觉呈现,以富有冲击力和传播力的奇观表达,实现了历史厚重与现代艺术传播的有力结合。"
△董培雯
佰安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董培雯,以她制片的电影《睿王与庄妃》为例,畅谈了戏曲与电影的融合。她表示,一部好的戏曲电影诞生要集中三个要素,其一创作团队需 " 初心不变,守正创新 ",其二他们还必须 " 懂戏曲 ",其三离不开政策支持、各界助力。
她认为,戏曲电影在这个时代有着非常的意义,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扩大影响,之于艺术本身,还可以拓宽表现形式,用科技赋能。
国风出海、虚拟主播、人工智能,未来已来
这些年,三人行影业(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谢雷和团队走遍了全球各国文化名城进行实地拍摄,在非遗武术、民族乐器、中国舞蹈、神话、传统服饰等文化基础上,融入水下、特效、时尚等创新元素,将中国非遗等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让世界看到最时尚新潮的中国文化。
△谢雷
" 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既是文化输出又是文化融合,既有文化创新又有文化包容。尽管困难重重,但已迈出坚实的一步,我们有责任为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谢雷说道。
△张玥
一席汉服,古风古韵;职业正装,举止大气;笑容可掬,闲话家常。这些年,越来越多虚拟人出现在观众的视野,有趣且易于传播。现场,北京奥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玥介绍了筱竹、沐华、洛姬、徐霞客等一系列超写实数字人文化大使,以及他们是如何向全世界介绍中华文化的。
△曹礼恭
天津恒达文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礼恭表示," 人工智能让传统文化从‘内秀’到‘外放’,未来已来,并不遥远。"
现代快报 + 记者 王子扬 裴诗语 / 文 牛华新 / 摄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晨曦时尚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