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慢特病病种可跨省直接结算的也由5种扩大至10种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医保局工作人员(左)在宣讲异地就医政策。 贾海宁摄 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参保登记和异地就医中心业务窗口,工作人员正在办理备案和电话咨询等业务。 受访者...


门诊慢特病病种可跨省直接结算的也由5种扩大至10种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医保局工作人员(左)在宣讲异地就医政策。
  贾海宁摄

 

门诊慢特病病种可跨省直接结算的也由5种扩大至10种  

  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参保登记和异地就医中心业务窗口,工作人员正在办理备案和电话咨询等业务。
  受访者供图

 

门诊慢特病病种可跨省直接结算的也由5种扩大至10种  

  浙江湖州南浔区中医院医保工作站工作人员(左)帮助群众办理异地就医报销业务。
  王 涵摄

 

门诊慢特病病种可跨省直接结算的也由5种扩大至10种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点赞“直接结算范围扩大方便了异地就医”。

  2024年,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参保群众2.38亿人次,成绩来之不易。我国跨省流动人口数量大,如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异地就医需求,是一道必答题。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着力打通异地就医的难点堵点,推出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慢特病病种进一步扩围、经办服务持续优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编  者

  

  京津冀医保一体化持续推进  

  协同保障,就医更畅通

  本报记者  邵玉姿

  冬日清晨,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居民孙德厚(化名)早早从家出发,来到附近的社区活动中心开始每天的锻炼。不久前,他刚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做了一个肺部消融手术。手术住院5天,共花费1.8万元。出院时医保实时结算,孙德厚自己仅支付了约6000元。“拿着咱河北的医保卡,去北京看病不用备案、不用垫付医疗费用,太省心了。”孙德厚说。

  这份省心来之不易。2019年,孙德厚在廊坊市人民医院查出肠道病变,医生建议他前往北京做进一步检查。自此,他频繁往返于北京与廊坊之间,开启了长达6年的异地求医路。

  第一次异地就医并不顺利:由于不了解异地就医政策,孙德厚没有提前备案,第一次在北京就医的检查费用只能自己全额承担。

  检查结果出来后,孙德厚回到廊坊,找到医保部门进行提前备案。一个月后的手术很顺利,但术后的“麻烦”却不少:医疗费用总共15万多元,需要自己先行垫付。家人来回奔波在医院各个科室间,复印各种检查报告、病历等资料,方便出院后回廊坊报销。

  “随着京津冀三地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我们持续优化异地就医服务,提升京津冀就医便利性。”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参保登记和异地就医中心三级主任科员张峥说。

  2023年,京津冀三地医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京津冀区域内就医视同备案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自2023年4月1日起,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各统筹区参保人员,持社会保障卡或医保电子凭证在京津冀区域内所有定点医药机构住院、普通门诊就医、购药等,均视同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可直接享受医保报销待遇。

  打那以后,孙德厚再也不为异地就医而烦恼。“现在每次的复查费用在2000元左右,报销比例能达到75%以上。”孙德厚说,不用提前备案还能直接报销,在北京就像在廊坊当地看病一样方便。

  

  浙江湖州优化医保经办服务

  即办即享,省心又省事

  本报记者  窦瀚洋

  一个不小心,北京游客孙女士在浙江湖州的南浔古镇游玩时崴伤了脚。无奈之下,她前往当地南浔区中医院挂了急诊号。

  “我是外地游客,挂急诊回去能报销吗?”孙女士没想到,挂号时的随口一问,竟让自己体验到异地就医结算的高效便捷。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